双冷空气即将来袭,警惕大范围雨雪!农业该如何预防?早看看

如题所述

11月初的这场大寒潮,让南北多地“一夜入冬”,超20个省会城市降温超10℃,北京今年的初雪较常年提前23天,东北更是迎来了现象级暴雪,其积雪深度创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此次寒潮造成北方多地大暴雪,不计其数的蔬菜大棚、养殖棚舍均在此次暴雪中被压垮。很多菜农抱怨,蔬菜还没上市就被冻死;那些养殖户也抱怨鸡鸭、猪等冻死,其损失很大。
立冬迎来暴雪,这是以往不敢想象的,且还撞见了“雷打雪”天气,这表明在降雪的同时,仍然有暖湿气流进入北方,也因此雪量不断加大,且今年的雪特别重,不少大棚被压垮。
至于暖湿气流咋来的,毫无疑问是“拉尼娜”搞的鬼,使得太平洋气流不断向东北大陆输送。
01、双冷空气来袭
但随着寒潮远离,全国气温也开始逐步回升,大兴安岭多地气温已升至0℃,而辽宁多地气温也涨至15℃左右,河北南部气温已涨至20℃左右。很多人都以为,寒潮远离了,接下来不会再继续冷下去了。
然而,从超级计算机推算来看,从17日开始,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而在18日时,东北、西北将迎来2波冷空气团,也就是说接下来两股冷空气都将进入我国境内。
近期的气温回升,反而会让这2股冷空气下降,从而南下侵入我国。因此,17-19日时,受冷空气的影响,东北、华北、黄淮一带气温将明显降低,降幅为4-6℃,局部降幅更是在8℃左右。
除了降温外,也会使得中东部的雨雪明显增多,东北、内蒙可能会迎来小到中雪天气,但局部仍然有暴雪侵入。相比11月上旬,这场雨雪的强度要小上一些。不过在降雪的同时,暖湿气流仍在增多,这将酝酿新一轮暴雪天气,且影响东北、华北地区。
第一波冷空气不算强,降雪范围也不大。不过从超级计算机预测来看,11月19日时,新一轮冷空气又将来袭,且还是“紫色旋涡”。
因此,气象台预测,19-22日仍有一波较强的冷空气到来,且将会在东欧、东北亚“暖脊”两相夹击南下,因此20日开始从北向南又将迎来降温,黄河以北气温将跌至0℃以下。随后,冷空气将进入湖北、四川,到时候云贵川山区均有降雪的可能。
如此来看,从17日到22日,我国将持续降温6天,且第二波冷空气极可能演变为寒潮,且东北因暖湿气流的输送,可能又要迎来暴雪天气。
当然,冷空气是否带来大寒潮,目前来说还有很多变数,不过东北、华北地区降雪来临是事实。
而南方地区尽管不会降雪,但预计降温4-8℃,局部10℃以上。而北疆预计迎来-25℃的低温,最低气温更是在-32℃左右。
02、农民要做好预防
往年11月份冷空气并不会这么频繁,而今年之所以冷空气一个接一个,其实和“拉尼娜”现象有很大关系。早在10月初时,专家就明确表示“拉尼娜”状态已形成,且冬季将出现中等拉尼娜事件。
目前来看,“拉尼娜”确实已经发威了,接下来冷空气将会接连赶来。对于农民来说,大寒潮的来袭并不是好消息,尤其是对蔬菜大棚、养殖棚舍来说,稍不注意就会被压塌,畜禽、蔬菜也会被冻坏冻死,这就需要农民提前做好预防。
1、果树预防
对于果树,想要避免树体被冻坏,那就要在地面附近附上地膜、秸秆等,也可对树盘培土,避免根颈受冻。夜间时也可烟熏,提高果园内地温。
2、大棚作物
对于大棚内的瓜果蔬菜,寒潮来袭前要做好保温工作,查看棚舍是否有损害的地方,并对支架加固处理。至于棚膜,可采用双层膜增温,且夜间也可铺设草帘,棚内可放上保温灯、保温炉等。还可对蔬菜增设小拱棚,以提升抗寒。
而对已成熟或快成熟的蔬菜,要提前抢收上市,这样暴雪来临时损失也能达到最少。
3、养殖棚舍
要注意检修畜禽棚舍,对有故障部分加固,而对管道也要做好保暖,避免管道被冻裂。在棚内,可用上保温灯、保温板等供热。在棚舍内多放上一些秸秆以及饲料,让家畜得以及时补充能量。
寒潮过后,要及时清理积雪、积水,抢收受冻的果蔬,并及时通风,视条件喷射叶面肥。而对畜禽,要及时补充温水、能量饲料。
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寒潮天气,才能最大化的减少损失,农民要特别注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