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幕后都有哪些骗局需要警惕?

谎称手握“内部名额”、声称能够“提前查分”…...高考落幕后,部分非正规机构及不法分子借机“圈钱”甚至实施诈骗,需引起广大考生及家长的警惕。

高考后的骗局挺多的,比如声称高考的分数可以提前查,可以用钱来购买补录名额,也可以更改高考的成绩,还可以伪造录取通知书,最后一个便是可以虚假申请助学金,这些骗局都是需要警惕的。

一、高考分数提前查

有些不法分子知道考生还有家长对于考试成绩很关注,甚至还有些焦急,因此会借此发送一些关于可以提前查分的虚假链接,甚至还会打一些广告,声称只要开通会员的话,就可以提前查询到高考成绩,借着这个来骗取高额的成绩查询费用。

高考分数根本没有提前查询,虽然有些焦急,但不管怎样都要进入官方网站查询,其他的查询方式都是假的,只有官方的才是真的,不能因为焦急的心理,让自己陷入骗局中。

二、花费钱财便可以买到补录名额

有些学生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甚至还想要借着补录来进入自己想要去的大学。这时候便会有不法分子伪造一些文件,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或者是亲戚朋友,声称有低分录取的渠道,只需要花费多少多少钱就可以,这其实都是骗局。

高校的录取还有补录都是由严格的工作流程,不会弄虚作假的,也不需要任何的费用,因此家长和学生们都需要警惕。

三、更改高考成绩

有些高考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没考上大学,这时候便有不法分子来告知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来更改成绩,有些高考生或者是家长如果相信的话,便会落入骗子的圈套。毕竟高考成绩是无法更改的,而骗子的目的只是想要借此骗钱。

四、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会伪造一些二维码或者是高考录取通知书的虚假链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欺骗学生,如果扫码或者是点了链接的话,可能个人账户的钱都被骗子转走了,因此不要随意的扫码,也不要看到手机上的信息便点进去。

五、虚假申请助学金

有些高考生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因此想要上大学的话需要帮助,有些骗子会冒充高校人员或者是教育部的人声称可以帮助学生申请助学金,或者是以企业家的身份来资助学生,由此让学生缴纳高额的报名费。

这时候就不要理会了,要警惕,也不能随意的接听电话,如果接到这类电话的话,需要私下确认下,和当地的教育部门联系下,以免上当受骗。


高考结束后,这类的骗局层出不穷,需要家长和学生们共同监督,接到陌生电话或者四对信息怀疑的时候,最好找当地教育部门联系下,确认信息是否正确,也不要什么链接都点击,不要别人叫你扫码就扫码,要时刻保持警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0

高考结束后,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进行各种骗局。以下是一些需要警惕的骗局:

1. 假冒招生机构:有些人或机构可能假冒大学、培训机构或中介机构,以提供优质的录取服务或帮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校。他们可能会向学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但实际上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帮助。

2. 虚假奖学金和资助计划:一些人可能声称能够为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或资助计划,吸引学生和家长支付申请费用或其他费用。然而,这些奖学金和资助计划可能是虚假的,学生最终可能无法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支持。

3. 虚假就业机会: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承诺能够为高考毕业生提供高薪工作机会,吸引他们支付求职费用或参加所谓的培训课程。然而,这些就业机会可能是虚假的,学生最终可能被骗取钱财而没有真正的就业机会。

4. 虚假留学机构:一些人或机构可能冒充留学中介机构,声称能够帮助学生申请到理想的海外大学。他们可能会向学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但实际上并不能提供真正的留学服务。

为了避免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建议学生和家长保持警惕,并采取以下措施:

- 仔细核实机构的资质和信誉,确保其合法性。

- 不轻易相信过于美好的承诺,要保持理性思考。

- 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

- 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咨询,与可靠的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 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利益。

第2个回答  2023-06-18
一、“提前查分”骗局。高考完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的什么,那必然是分数,于是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二、“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三、“补助金”骗局。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四、“填报志愿指导”骗局。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五、“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18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骗子们也蠢蠢欲动,提前查分补录名额等,各种借着高考为由头的诈骗手段随之而来,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需注意“”提前查分”骗局。

诈骗诈骗分子会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缴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当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考生及家长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补录名额”骗局。

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家长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或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骗取钱财。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第4个回答  2023-06-20
这几种骗局需要警惕:
01 提前查分,假的!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就可以经网购消费变现或者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获利。
- 警方提醒 -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02 教育补贴诈骗
此类骗局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高发。通过冒充成“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主动与考生、家长联系,并准确报出考生的学籍信息,骗取家长或学生的信任,以领取“教育补贴”需先“激活账户”为名,让其带着银行卡到ATM机上操作,从而盗取其银行账户上的钱。
- 警方提醒 -
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
03 谎称可花钱获取补录名额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 警方提醒 -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04 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等诈骗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 警方提醒 -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05 骗取生活费、培训费
冒充学生本人或学生老师,通过电话、发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等方式,骗取家长学费、生活费、培训费。
- 警方提醒 -
家长遇到电话、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要钱的,一定要亲自联系学生本人核实,不要急于汇钱。
06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 警方提醒 -
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07 机票退改签诈骗
很多考生高考结束后,父母都会支持孩子出去旅游放松一下。暑期也是出行高峰,一旦收到“飞机故障、行程延误或取消,需要拨打退票电话进行改签或退票”时,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一旦按照短信中的联系方式退改签,很可能被骗输入“验证码”,将自己卡内的钱转给骗子。
- 警方提醒 -
接到航空公司短信或电话称航班已取消时,千万不要拨打短信上提供的电话,应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询。
08 刷单兼职诈骗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会选择在暑期兼职勤工俭学。“网上刷单”号称“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往往能吸引到不少学生。
- 警方提醒 -
网络 “刷单兼职”,十有八九是诈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