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5个育儿小知识

如题所述


15个育儿知识

1.宝宝发烧不要捂汗

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产热大,出汗散热相对缓慢,容易出现产热和散热的不平衡。强行捂汗,容易引起捂热综合征,危及孩子性命。物理降温最好的方法是少穿.少盖、开空调。

2.宝宝鼻涕多

试试生理盐水,通过鼻涕可以带出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给娃强换可能会导致鼻黏膜损伤。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洗鼻冲一冲,舒爽无副作用。

3.宝宝咳嗽

不要吃止咳药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必急于止咳。常见止咳药多是复方成分含可待因、非那根、右美沙芬不推荐用于4岁以下儿童。6月以下多喝奶,6个月以上多喝水,1岁以上口服蜂蜜2~5ml,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4.抗生素能口服尽量不输液

输液、打针等方式起药效更快,也伴随更多不良反应的风险,最常见的就是过敏;另外还可能引起溶血、局部刺激、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如果宝宝确诊需要用抗生素,口服对孩子来说更安全。

5.孩子腹泻

预防脱水比止泻重要孩子轻度脱水时,会出现口唇黏膜稍干燥。腹泻时,可以给宝宝服用补液盐,快速补充流失电解质,预防脱水。

6.吃香蕉不能预防便秘

香蕉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不高,预防便秘效果有限,吃到不成熟的香蕉还会加重便秘。火龙果、梨、西梅等水果膳食纤维丰富,更有助于预防便秘。

7.学走路,不要用学步车

孩子没有能力控制学步车速度,可能会出现翻下楼梯的意外,还会拔苗助长。孩子走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爬着爬着就会了。

8.2岁前,腿不直很正常

大部分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生长发育或走路习惯,都会经历o型腿,x型腿的来回切换到7-8岁时,腿型也会慢慢变直,恢复正常。

9.宝宝吃手

不用太担心吃手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能锻炼宝宝的运动感觉系统,还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感觉刺激,促进大脑发育,1岁后适当干预,记得把手洗干净

10.做好防晒

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孩子稚嫩的皮肤会面临更高的灼伤风险,甚至增加日后患皮肤癌的概率。6个月前做物理防晒,

11.有湿疹更要保湿

湿疹不是因为太湿产生,皮肤太千反而会加剧湿疹。可以选择凡士林作为日常的保湿封闭剂,安全又有效

12.不要用痒子粉

痒子粉遇汗结块、反而会堵住汗腺。长痛子,只要做到降温、清洁、干燥,可缓解一大半。

13.奶粉不必喝到3岁

1岁之后,“奶”不再作为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更多营养来自于搭配合理的辅食,没必要一直喝配方奶

14.高铁米粉是最佳的第一口辅食

4-6月龄之后,母乳开始无法满足宝宝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而其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就是铁。如高铁米粉,是宝宝第一口辅食的最佳选择。

15.吃肉不要吃得太晚

过晚添加红肉,易造成宝宝铁元素摄入不足,严重者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4-6月 就可以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