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出处?

如题所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是:如果爱情能够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它就不一定要靠朝朝暮暮的相守来维持。这句诗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这是一首描绘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词,表现了爱情的忠贞不渝,尽管他们不能朝夕相伴,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一、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译文

轻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天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三、注释

1、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2、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3、银汉:银河,天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4、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5、忍顾:怎忍回视。

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四、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1085年(元丰八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元祐年间(1086-1094)党争,屡遭贬谪。早年游学于苏轼门下,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婉丽精密。

五、赏析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词,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真挚、忠贞的赞美。全词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千古名句收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字面意思是:只要两人之间的感情能够天长地久,又何必天天厮守在一起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相隔千里、难以相聚,彼此的心中仍然怀有对方的牵挂与思念。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跨越时空,绵延不绝。

这句词蕴含着对爱情忠贞、持久的美好品质的赞美,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于爱情的短暂易逝,但作者却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只要心中有爱,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这句词还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世俗的琐事所困扰,为了追求短暂的欢愉而牺牲了真正的幸福。而作者通过这句词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是长久的,不应该被短暂的快乐所迷惑。只有看透人生的真谛,才能更好地把握爱情,珍惜眼前人。

《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这句千古名句,既赞美了爱情的真挚与忠贞,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超然的态度。它激励我们勇敢地去追求真爱,珍惜每一段美好的感情,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06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甄嬛传中正是引用了这首词,感觉特别特别的恰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