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同种姓的人如何区分

如题所述

在印度,古老的种姓制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4000至6000年前。该制度并非基于财富,而是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以及宗教信仰中的精神纯洁度来划分。超过80%的印度人口信奉印度教,该宗教的中心教义之一便是种姓制度的尊崇。除了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印度教徒也遵循这一制度。
在英国殖民时期,种姓制度受到了挑战,印度政府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并废除了“不可接触”的贱民制度。尽管如此,种姓制度仍对近代印度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了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进步。
对于熟悉印度的外国人来说,询问他人的种姓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当对方属于较低种姓时,可能会引起尴尬。那么,如何辨别印度不同种姓的人呢?
居住地规律:尽管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根深蒂固。至今,印度人仍根据种姓群居,高种姓的人甚至不愿与低种姓的人共享水源。婆罗门阶层的人不会食用由吠舍阶层的人所做的食物或从他们手中接过水喝。因此,如果厨师是婆罗门,所有人都可以吃他做的饭;如果是低种姓,许多人则不会吃。
座位规律:在较低种姓面前,较高种姓的人会坐在椅子上,而低种姓的人则只能坐在地上,不允许平起平坐。
就学规律:高种姓的子女通常会就读国际学校或公立学校,而低种姓的子女则在政府免费学校接受教育。即便低种姓家庭负担得起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学费,学校也可能拒绝录取。因为在印度,入学申请程序非常严格,不仅考察父母的职业、背景和学历,甚至包括祖宗三代的情况。因此,我们通常看到自行上下学的孩子就读于政府学校,即低种姓群体。而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孩子几乎总是由私家车或校车接送,绝少在街上步行。
肤色规律:在种姓制度的早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后,由于对自然的崇拜导致了最初的种族划分,主持祭祀的世袭宗教家族成为了最高种姓——婆罗门。实际上,种姓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和子孙的地位而人为划定的界限,与统治者的血统有直接关系。例如,由于雅利安人肤色较白,通常高种姓的人肤色较浅且身材较高大,而低种姓的人肤色较深且身材较矮小。
姓氏规律:除了肤色,姓氏也是判断种姓的一个依据。印度人的姓氏通常与职业、信仰、居住地等相关。例如,Bhat和Benerjee通常指教师,这些姓氏很可能是婆罗门的;Chopra和Tandon是常见的姓氏,意味着勇士,属于刹帝利阶层。Ghandi是印度最著名的姓氏之一,意味着香水、卖香水的或卖杂货的,表明其属于吠舍阶层。
婚姻规律:通常,女性可以嫁给同种姓或比自己种姓高一级的男性,而嫁给比自己低种姓的男性被视为“逆婚”,是不被允许的。这种逆婚者不仅会被家族驱逐,他们的孩子也可能被降为贱民。这种社会监督机制非常残酷,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尽管这一制度不合理,但它的存在值得深入研究。有些家庭为了虚荣,会将女儿嫁给高种姓家庭以提升种姓地位。因此,女方家庭在婚姻中可能会被索要高额彩礼,极端情况下,甚至导致新嫁娘被夫家谋杀。这种跨种姓婚姻问题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造成了嫁妆谋杀妻子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