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蕉生产是如何发展的?

如题所述

香蕉起源于亚洲东南部,我国的南方也是起源地之一。现在,人们栽培的香蕉,其祖先是由两个野生蕉杂交而成的,一种名叫阿加蕉,另一种叫伦阿蕉。在进化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根据香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无性繁殖,传宗接代。在我国,香蕉的栽培历史悠久。据古籍记载,早在汉武帝兴建“上林苑”时,就从岭南地区移植“甘蕉十二本”,到陕西长安供观赏。这说明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我国岭南地区已有香蕉栽培。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栽培,使品质变得越来越好。正如东汉《异物志》中说:“甘蕉剥其皮,食其肉如饴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其余滋味犹在齿牙间,一名甘蕉”。到了公元三世纪《南方异物志》记载:“蕉有三种,一种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种如鸡卵,有似羊乳,味微减羊角蕉;一种蕉大如藕,长六、七寸,形正方,名方蕉,少甘,味最弱。”晋代《广州记》中又记载着,广州地区气候温暖,香蕉一年四季能开花、结果的景况。《唐本草注》也说,“甘蕉出岭南者子大,味甘,北间者但有花无实”这些记述,不仅反映了我国香蕉生产的历史,而且也反映了香蕉的生态特性和地理分布。到了公元十世纪的宋代,我国生产的香蕉,除供鲜食之外,还用以加工成芭蕉干。元代时,我国的广东省番禺、南海、东莞、清远、增城等县均有香蕉种植,尤以增城出产的香蕉品质最佳。但是,纵观全国,从汉代到元代的1500余年间,我国香蕉生产特点是,面积不大,产量不多,分布零星,且多种植于房前屋后。到了明代中叶,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香蕉经济价值认识的提高,香蕉的社会需求量日渐增加,从而刺激了香蕉生产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若干香蕉生产集中产区。如今天的广东增城县西南部的新塘西洲和东莞县西北部的蕉利、麻涌以及广州市东郊的黄村至朱村一带,都是这一期间发展起来的产物。

鸦片战争以后,直至抗日战争前,由于国内外交通发展,贸易扩大,以及香蕉经济收益高等,香蕉生产随之迅速发展。不论在栽培面积、产量或产区分布上,都有很大扩展,可谓我国历史上香蕉生产的最盛时期。依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内,珠江三角洲种植的香蕉面积在5万亩以上,年产量达100万担上下。其中,以东莞、番禺、增城、中山、顺德等县为最集中。珠江三角洲盛产的香蕉,除了供应广州市消费外,每年都有几十万担运往香港、上海、天津、大连以及长江流域一带。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上海、广州、汉口等相继沦陷,交通受阻,销路不畅,蕉价大跌,因此,南方不少地方出现毁蕉园改种水稻或种植旱作,使我国的香蕉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据广东省调查,抗战期间,蕉园面积减少一半。特别是广东的番禺县蕉园减少90%上下。从香蕉重要产区广东的损失情况可以概见一般。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随着交通的恢复,香蕉销路日益扩大,以及蕉价的提高,我国香蕉生产又逐步恢复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到1949年,香蕉种植面积为53513亩,产量92.95万担,面积、产量都接近战前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