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的发展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2019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规模达7462亿元,其中完成额达7260亿元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国家安全。从而国家对我国水利建设高度重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规模来看,2010-2019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规模在波动中增长,2019年全国水利建设计划投资规模为7462.23亿元,同比增长13.10%。



根据水利部数据,2010-2019年,我国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19年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260亿元,同比增长9.96%。



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将成为未来水利投资主要方向

目前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已由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投资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投资体制,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逐步转变为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个人和外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格局。目前水利投资来源渠道有30多项,可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由于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国家引入社会资本以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工程,国家采取批准特许经营权、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和提高回报保障等措施,同时建立财政信贷机制、实行财政贴息、提供长期优惠贷款、增加水利利用国内外贷款的额度,以达到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目的,并积极推行利用债券筹资建设水利设施,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城镇供水、节水灌溉、中农村水电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水电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试金石。电力转型不启动,水电的发展受影响最大,而电力转型一旦启动,水电的快速发展则一定是先决条件。

伴随着近些年互联网+、BIM 等新技术在水利水电行业的应用日益成熟,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持续被关注,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国企深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资质管理改革持续推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模式改革快速推进,提供了价值链延伸空间,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发展前景广阔。

构建数字孪生流域。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要求,以自然地理、干支流水系、水利工程、经济社会信息为主要内容,对照物理水利及其影响区域建立全要素的数字化映射。在数字化映射中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目的,在数字孪生流域的基础上,集成耦合多维多时空尺度高保真数学模型,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模拟仿真平台,将物理参数实时映射到数字流域。

构建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在流域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生态过程调节等预演基础上,提前规避风险、制定预案,生成决策建议方案,为水利工程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超前、快速、精准的决策支持。

正如下图所示一样,数字孪生的水利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多种角度直观展示大坝主体、厂房、船闸、升船机、发电机组、闸门泄水建筑物等重点管理对象的运行态势,实现水利管理综合运营态势一屏掌握。监控指标主要包括变形、应力、渗流量等,其中可以依据水工建筑物手册确定大坝安全系数,拟定应力预警值;再结合典型大坝渗流分析结果拟定渗流量的监控预警值。Hightopo 3D 可视化场景,采用 B/S 架构,经过模型轻量化处理后,用户无需再花费高价钱去采购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来支撑三维可视化系统。

用户通过 PC、 PAD 或是智能手机,只要打开浏览器可随时随地访问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查和管控。

支持集成各类监测系统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直观展示自建、报汛和共享水雨情测报站点等要素的分布、覆盖面积、类型和监测信息,结合专业分析预测模型,对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水情参数进行多维度分析,对异常水情进行可视化预警告警,辅助用户及时掌握水情动态,提升对水害事故应急相应效率。

水利大坝安全监测至关重要,帮助运维管理人员直观具体的获取一手资料,分析大坝及基岩的运行状态,掌握大坝的工作形态,评价大坝安全状况,发现大坝异常提供依据,清晰、快速的定位监测仪器设施,及时获取相关测点的监测基础信息。

基础设施数字化,对水利水务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改造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与完善水利传统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与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江河湖泊,智慧水利,需立足现有基础,构建覆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相关涉水单位全面互联互通的水利网络大平台,面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升级改造网络核心设备,全面支持 IPv6,广泛应用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优化网络结构、增强资源动态调配能力。打造高速、灵活、安全的新一代信息骨干网络,全面建成适应智慧水利业务动态变化的泛在互联的智能水利信息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