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最后有什么结局?

如题所述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是他的结局却是十分的平庸。很多人读者都觉得,孙少平原本可以不这么平庸。

他在矿井下为救同事受伤之后,孙兰香的男朋友吴仲平要跟自己的父亲打招呼,希望能把孙少平调到省城里工作,但孙少平却毅然拒绝了。




这完全不符合孙少平前期的人设,他可是一个能把户口迁到郊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能让女朋友给自己找关系的人,为什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


甚至有部分人觉得,孙少平的结局非常令人惋惜,毕竟每个人都希望书中的人物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如果孙少平去了省城工作的话,如果孙少平和金秀在一起了,岂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吗?但是你知道吗?也正是因为孙少平的平庸,才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在整个《平凡的世界》中,都是非常向往外界生活的。他虽然出生在极为贫穷的农村家庭中,却靠着读书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他可以果断而决绝地将户口迁到郊区,但再大的努力也没能改变他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现实。




对于城市来说,他只是一个过客。特别是当他发现自己从包工头手中救出来的小翠,再一次心甘情愿的自甘堕落之后,他跑到没人能看到的草丛中痛哭流涕。这些泪水不只是为了迫于生计,无奈委身包工头的小翠,更是为了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磨平棱角融入城市的无奈。




孙少平对自己有非常清楚的认知,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因为周围人的变化而动摇。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城市之后,他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所以他才会在众人不理解的目光中,放弃去省城的工作,回到大牙湾煤矿。

在孙少平的人生中,大牙湾煤矿的王世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王世才借给他的半瓶醋帮助他进入了煤矿做工,在下矿过程中又是王世才给了他许多帮助,王世才承担着亦师亦友的角色。特别是王世才的妻子惠英,对他更是照顾有加,不仅给他做丰富的饭菜,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奈何王世才去世太早,只剩惠英领着王世才的独苗,孤儿寡母的生活着。曾经受过王世才帮助的孙少平挑起了惠英一家的大梁,保护了这对孤儿寡母在大牙湾不受欺凌。若孙少平接受了省城的工作,那这对孤儿寡母将会再次被生活痛击。

大牙湾煤矿对于孙少平来说意义非常独特,他跟最爱的田晓霞在这里拥有许多回忆,这些美好的回忆冲淡了大牙湾带给他的苦难和泪水。在这里,孙少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能够感受到联系的人,他不会忘记大牙湾对他的伤害,但是这种伤害让他对大牙湾的情感更加深刻,这种眷恋之情说不清道不明,却足够深沉。


另外,大牙湾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孙少平可以在这里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在这里他从学徒成长为领头人,靠着聪明才智解决了煤矿的难题。而在煤矿上,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供出了大学生妹妹,给父亲盖了房子。大牙湾让他真正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一定有许多读者在为孙少平的结局而可惜,觉得他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但其实孙少平平庸的结局,才是生活最原本的样子。对孙少平本人来说,他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也知道自己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最适合他自己的抉择。

现代人正是因为欲望和能力不匹配,才会盲目追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个追逐的过程会让你感到焦虑,感到无所适从。



更重要的是,在追逐的过程当中,你感受不到一点快乐,也感受不到人生价值被实现的满足,当你回头看着一生的时候,只会觉得自己的经历和青春都耗费在了虚无的追逐中。或许当你能够理解孙少平的结局时,你也就已经看清楚了生活的本质。

时光溯洄者说,人啊,最关键的是要面对自己的现实,谁不想锦衣玉食,谁不想鲜衣怒马?可是生活呢?生活不会按照人的意愿为转移,想到和得到,有时候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你不能坦然地面对属于你的现实,那么现实的冰冷会让你明白“锅是铁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最后结局虽然作者路遥并没有说清楚,留给读者们想象的空间,但是从孙少平周围人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孙少平最后应该是回到了煤矿中,继续着他平凡但伟大的工作。

一、孙少平拒绝了来省城工作的提议

孙少平虽然和田晓霞没能在一起,并且因为田晓霞的去世,让孙少平的世界变成了一片黑暗,但是在孙少平住院期间,孙兰香和她的爱人吴仲平曾经向孙少平提出,想要等到孙少平出院之后,给吴仲平的父亲做工作,想要将孙少平从煤矿上调到省城来工作。

虽然孙少平本人知道吴仲平父亲的身份和地位,对于一个局长来说,想要将孙少平一个煤矿员工调到省城来工作的话,这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因为孙少平和煤矿之间有难以割舍的情分,所以当时的孙少平便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二、田晓霞的去世让孙少平的世界一片黑暗

孙少平快要出院的时候,区长雷汉义直接递给孙少平一份表彰和一份处分,并且还想要安慰孙少平。但是对于当时的孙少平而言,田晓霞的去世,让他的世界已经变成了黑暗。对于孙少平来说,如果身边不是有惠英嫂的陪伴的话,那么孙少平是很难从田晓霞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的。

三、惠英嫂的无声陪伴,让孙少平的内心得到慰藉

惠英嫂的丈夫,也就是孙少平的师傅去世后,也是孙少平帮助惠英嫂走出灰暗的生活的,所以这两个受到伤害的人走在一起的话,其实对于彼此来说,都是另一种安慰。而且惠英嫂知道失去爱人的滋味,因此很能理解孙少平当时的痛苦,因此惠英嫂也肯定地表示孙少平最终会好起来的。

四、煤矿是他最后的归宿

在《平凡的世界》结尾最后一段文字:“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这段话其实也正说明了孙少平最后的选择,他应该是会选择继续待在煤矿中,这样不仅可以让他的内心得到慰藉,同时还能让他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去想心中所爱的人。

第2个回答  2021-01-26

原著《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于少平的结局描写有这样一段话:

他走上二级平台,沿着铁路急速地向东而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裹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还有脖子里响着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显而易见,惠英是孙少平最后的归宿。

电视剧中,对于这一段的描述是比较隐晦的。

少平在大牙湾煤矿受伤毁容后,拒绝了金秀的主动示爱,留下一封信后又踏上了去大牙湾的旅途。

图片来源网络

大牙湾的一切对于少平来说都是无法割舍的,那里有过他青春时奋斗的痕迹,有过他的伤痛和苦难,也有真正属于他的生活,属于一个煤矿工人的踏实、本分的生活。

而这种踏实,不仅来自于大牙湾煤矿,更来自于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家庭。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习惯了漂泊的少平开始贪恋起这种家庭的温暖。也许是孤独,也许是同病相怜的苦难让他们越走越近,他终究是一个平凡的人,疲惫不堪的身心最终需要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停靠。

所以,尽管剧情没有交代,但少平和惠英肯定是在一起的。但这里我想要强调的是,这种“在一起”并不是爱情。

少平没有忘记田晓霞,她永远都是他最爱的女孩,也是唯一真正爱过的女孩。如果没有田晓霞,曾经自卑的少平或许还在双水村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闭塞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晓霞,少平才会变得不平凡,才更加懂得生命和理想的意义。惠英嫂子,同样也不会忘记她的丈夫王世才,那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他为了救自己的徒弟安锁子才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前面有朋友说,少平和晓霞恋爱的时候,内心一直是自卑的。而这种自卑,让他不自觉地想要靠近惠英。

这位朋友真的低估了少平对晓霞的感情,也低估了这份神仙般的爱情。曾经的少平是多么地希望可以和晓霞过上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他多么希望两年之约可以早点到来。如果不是那场洪水夺走了晓霞的生命,她已经是自己的妻子。

田晓霞死后,孙少平的爱情也跟着一起死了。他对惠英嫂子,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师傅的原因才会去照顾他们,他给这个濒临破败的家带去了生的气息,他是这对苦难的母子唯一的希望和盼头。少平发生矿难时,嘴里念叨着:惠英嫂。

那不是爱情的牵挂,是责任和不舍。

孙少平知道,如果他出了事,会将惠英嫂子再次击垮。但有人却将这句话误解成了是因为爱。曾经的孙少平,与四份爱情擦肩而过,最终回归平凡,和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共度余生。我想路遥这样安排,也正是应了《平凡的世界》这个主题,当激情泯灭,年华老去,人生终究将回归平凡,回到现实。

第3个回答  2021-01-25

我读过三遍《平凡的世界》,分别是初中、高中和大学时,起初是看故事线,然后看感情线,最后看社会线,但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我究竟是看懂了些什么?

主角的经历:不停的冲破才会特别的选择,特别的选择结出不一样的后果

主角叫孙少平,是黄土高原某农村农民的儿子。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主人公的描写时,当真是既觉得的佩服,又是在心疼。

孙少平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在那个年代里,像他这样的穷人家的孩子有很多。由于家境过于贫穷,从开始读书时,就面临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现实困难。书里是这样描写的“仅有的一件衣服,晚上洗了白天穿”、“吃的是‘非洲’黑面馍,总是最后一个区食堂打饭”。

物质的贫穷也并没有湮灭孙少平那颗求知的心,他以清醒的思考和男子汉的豁达挺过来了,平静的接受着这一切。少年时同样遭遇的郝红梅选择另攀高枝,虽然少平内心很痛苦,但他并不退缩,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书本中不断吸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学校选拔他参加文艺演出,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面孔。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回到贫穷的家乡,参加体力劳动,也成了村里那个贫瘠学校的临时教师,然而他不满足于现实,选择去了黄原城做一名出力的揽工汉,白天干着超负荷的体力活,也会找到机会就去看书,用毅力来最大限度地改变生活环境。

后来,孙少平亲眼不目睹了师傅的遇难和惠英嫂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他紧接着失去了“精神支柱”和思想导师田晓霞,这应该是在书中所遭受的最大的磨难。可是人活着,就需要生活,如果没有被打倒,就还是要站起来继续生活。相比其他书中的人物,孙少平是不平凡的,也许孙少平几经努力也无法成为那个时代生活的强者,但他百折不挠、坚韧的性情造就了他成为思想的强者的可能。

主角的爱情:窘迫的生活里,爱情从来都不是活着的必需品

《平凡的世界》里还有个人物——孙少安,因为社会身份和思想禁锢,放弃了心爱女孩田润叶,然而这也是造成润叶这个善良女孩的苦涩生活的重要原因。孙少安与贺秀莲的婚姻,对比润叶和李向前的婚姻,是不是能幸福的多,毕竟,人活着不能只是为爱情活着!

金波的爱情在现在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对不知姓名、从未语言交流的藏族女孩的爱是冲破世俗的感情。或许真爱无需言语表达,然而在世俗的眼光和铁的纪律下,也是会付诸东流的 ……

初读到郝红梅时,我很讨厌她,先倾心和她相似遭遇的孙少平,而后被顾养民眷顾。因为她年少时对孙少平的伤害,让人觉得像她这样的女人,是不配得到属于她的爱情,但是呢,田润生的勇敢,给了郝红梅一个算是比较圆满的结局。

最让人惋惜的是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或许结局不够完美。但至少他俩拥有时的爱情是幸福的。情感起源于孙少平在黄原南关柴油机厂修窑洞,高潮到来于田晓霞来铜川煤矿采访顺便探望孙少平,当他二人的爱情基本浮在你侬我侬时,现实给了一个巴掌,作为省委常委、省会市委书记的女儿,和一个农民出身的煤矿工人相爱,会不会有好结局可想而知。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孙少平是幸福的,晓霞深深的爱着他,直到将被洪水淹没的那一瞬间都在惦记着她的爱人。

书中其他人的感情线,一样让人唏嘘不已,孙兰香、王满银还有兰香、金秀等等,细枝末节的描写,既然看书的人感受到当时年代的无奈,也给处在当下时代的人以强大的心灵安慰。

主角的结局:无论曾经遭遇过什么,生活总还是要继续

我特地搜了一下,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孙少平回到了大牙弯煤矿,在远处他看见了慧英和明明在等他。”

看起来是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更多的是想让读着从心出发,去幻想一个喜剧结尾或者悲剧结尾。救我自己而言,还是会想有个喜剧结尾的,比如孙少安的妻子李秀莲癌症是可治愈的,孙少平也会和慧英嫂子在一起,照顾他师父留下的唯一的儿子。

但是呢,书名既然是《平凡的世界》,所谓平凡人的生命,除了死亡,不会再有其他的结局,既然活着,也就不会有真正完美的结局。每个人过着自己的该过的生活,直到死亡而终结。

我没有看过袁弘主演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对电视剧来说,当它播完了最后一集,那就是结局;而对于小说而言,一百万字的刻画都无法真正的落笔,更多的结局是不可说的;而对于真实的生活而言,只要还活着,就无所谓结局。

第4个回答  2021-01-26

很多读者读到《平凡的世界》结局时,对于孙少平最后回到煤矿、回到惠英嫂和明明身边的结局表示难以接受。

难道因为书名叫做《平凡的世界》,就不能给我们这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主角有个不那么平凡的结局吗?

有人说:如果孙少平一路奋斗到最后,只落了个受伤毁容、做一辈子矿工的结局,那他还不如留在双水村,跟他哥一块儿办砖厂呢!

因为少平的结局,让读者开始思考他一路做出的选择究竟对不对,值不值得。

离开家乡是逃避吗?

孙少平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是离开双水村,到黄原揽工。

当时他家的光景已比从前要好一些——主要是哥哥少安做得好,帮助家里把日子过得好起来。刚好嫂子秀莲闹着要分家,分家后,少平就得帮着父亲孙玉厚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贴补姐姐和外甥的职责。

就在这时候,少平决心离开双水村去黄原揽工,这就难怪哥哥少安要责怪他不顾家,只想自己出去逛了。

尽管如此,少安并没有阻止弟弟的这一决定,只读过小学的他,理解少平内心的苦闷。

这有点像那些离开家乡奔向大城市寻找机会的当代青年,他们在家里过得不见得会很差,身边又有亲人、朋友可以互相照应,可他们非要离开老家,出外闯荡。

外面的世界,真的就那么好吗?

尽管少平一直在努力赚钱,为家庭贡献他的力量,从未忘记在他肩上的责任。可是,不管怎么解释,都很难否认一个事实:孙少平离开双水村的做法,多少带着些逃避的意思。

他要逃离的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痛苦、熟悉的温情、熟悉的土地,他想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和新鲜感。

我没有批评这种逃避心态的意思,相反,我认为少平的逃避很有道理。

因为熟悉的东西既能带给人安全感,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惰性,慢慢失去斗志,失去锐气,日复一日,让自己成为熟悉的环境中熟悉的那些人。

少平的逃离,就是因为害怕被这种惰性给侵蚀。

有人会问:那么,孙少安怎么就没成为那样的人呢?同样是留在双水村,少安还不是干得很好,成为村里的领头人!

我只能说,少安是另一类人物的代表,极其朴实、沉稳,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悍性和韧劲儿,具有领袖气质。

也就是说,孙家两兄弟中,少平比少安更平凡一些。

在外面那么苦,值得吗?

少平到了黄原后,首先遇到的是生存问题,一天找不到活干,他就得饿肚子、没地方睡觉。通过一个没见过面的远房亲戚的介绍,少平主动降价干起了小工的活,初步解决了吃饭、睡觉问题。

繁重的体力劳动把少平的肩背折磨得皮开肉绽,即便是在双水村,少平也不会苦成这样,但是,他并没有感到特别难受。

因为,他吃的苦没有被他熟悉的人看到。

熟人关切的目光,会让我们的痛苦翻倍。在陌生的环境中,人的体能、潜能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指望,没有依靠,也没有顾忌。

少平后悔吗?没有。身体上的苦,并没有让他难受,精神上的自由,让他对未来感到困惑的同时,依旧充满了希望。

的确,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一个人是必要吃那么多苦。人活着总要有点追求,就像雄鹰向往天空,溪流向往大海,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追求。

孙少平踏踏实实地干好了他份内的活,赢得了东家的赏识,把他视为未来的上门女婿,把户口给他迁到了阳沟,这也为他后来能从农民变成工人打下了基础。

当矿工,对少平来说,也是命运的转折,从此后,他从一个打零工的人,变成了工作、生活有保障的工人。

少平对这个结果很是高兴,在他所处的时代,这已经是意外之喜。此外,大牙湾煤矿,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人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抱有憧憬和希望。

孙少平在黄原揽工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认真做好手里的事,机会自然会来。

一路奋斗的人生既平凡又不凡

不管在哪里,少平都是一个踏踏实实干活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学习、勤奋进取的人,所以,到了矿上,他也很快成为师傅最得力的助手。

少平后来也当了班长,在新年时为了保护喝醉酒下井的工友受了伤,得到了一个奖励和一个处分。在住院期间,他拒绝了妹妹兰香的男友吴仲平想帮他调工作的好意,也拒绝了金秀的爱情,出院后回到矿上,回到惠英嫂和明明身边。

做出这样的选择,完全符合孙少平的性格。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一拳一脚奋斗来的,他踏实,精神上很满足。

将来他会获得怎样的生活,他也同样会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而不会借助别的什么力量。

这是一个奋斗者的心态,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的心态。

孙少平一直给人以不大平凡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他奋斗着的样子很迷人,而不是他真的有多不凡。

我想,在我们质疑《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结局时,有可能也是对奋斗者的结果的不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