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4课《观沧海》,怎样学习孩子才更有兴趣、更有收获?

如题所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写的一首四言古体诗。这首诗歌怎样学习学生才更有兴趣、更有收获呢?

我觉得可以这样指导孩子们学习:

第一,由评价曹操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初一的孩子,或多或少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图书或者影视剧,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一定是较为熟悉的,而且孩子们一般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奸诈、心狠手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贼子。带着这样的评价,引导孩子学习这首诗歌,看看曹操到底是不是这样一个人?


第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这首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律,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这首诗歌的磅礴气势来。

因此,要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反复诵读,以声求气,读出诗韵,读出诗味。

第三,想象诗歌的画面美。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勾画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结合注释,疏通句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大海宽广辽阔,水势浩荡,海中岛屿罗列,高耸挺立。大海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耳旁秋风阵阵,草木摇动;眼前海浪翻涌,惊涛裂岸。举目远望,日月星辰,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中升起降落,运行不息。整幅画面,壮阔雄伟,气势磅礴。

诗歌的开头一句,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诗歌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有难度,但是课文下面有注释,可以帮助孩子疏通理解。此外,还要让孩子明白,“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曹操诗歌《步出夏门行》的每一章的结尾都有,是一句套语,与诗歌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体会诗人的情怀美。

“诗言志”,也就是一首诗歌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追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作者曹操的思想感情,可以在此时介绍相关背景。

示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胡人南侵,曹操带兵北征乌桓获胜,回师途中,登碣石山,作此诗。



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再次让孩子诵读诗歌,想想画面,由壮阔雄伟、气势磅礴的大海联想到曹操的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远大的志向,宏伟的抱负。

学习了这首诗,要让孩子明白曹操的阴险奸诈、心狠手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贼子形象是不够的公正的,是不够客观的。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胸怀博大、胸襟开阔、志向远大、抱负宏伟、心系天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曹操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课外介绍学生阅读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等代表作。

不知大家对我指导孩子学习这首诗歌的方法有什么看法、意见和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更多内容请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9
应该给孩子去看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视频,或者是也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下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些感情,最后反而会让孩子,有很高的收获。
第2个回答  2021-09-19
带孩子去海边,然后让孩子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朗读《观沧海》。
第3个回答  2021-09-19
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然后也可以让孩子们观看视频,来了解这个文章当中的内涵,也需要了解这个作者。
第4个回答  2021-09-19
那么就应该要向孩子解释这篇课文的一些意境。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兴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