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经历过哪几个历史分期?

捷克的历史分期。请说明每个分期的起止时间、每个分期经过几个王统治。谢谢!

三个 1526年前为一个时期,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地区开始到1918年为一个时期。1918年10月28日资产阶级控制的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到现在为一个时期。

1526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公元5~6世纪,西斯拉夫人从维斯瓦河、易北河上游西迁至今斯洛伐克和捷克地区。623年,在同来自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的斗争中,形成西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658年,该公国灭亡。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国建立,封建社会开始。9世纪末,统治集团内讧加剧。906年,匈牙利王国(见匈牙利历史)兼并斯洛伐克地区,大摩拉维亚国瓦解。10世纪上半叶,捷克公国在普舍美斯王朝的统治下,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故又称布拉格公国。11世纪中期,捷克公国的疆域从波希米亚扩大到摩拉维亚,封建关系迅速发展,出现许多城市,对外贸易也有发展。捷克封建贵族长期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0~1106在位)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062~1092在位)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从此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2~13世纪,大批德意志人移居捷克,逐渐形成德意志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捷克贵族也日益德意志化。14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遂为波希米亚国王。其子查理四世在位期间(1346~1378),捷克手工业,特别是采矿业发达,城市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开始渗透农村。德意志城市贵族控制着城市、矿山,绝大部分高级教士为德意志人的天主教会占有捷克全部地产的1/3以上,德意志世俗封建主也占有广大地产。15世纪初,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农民、城市贫民、矿工将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以J.胡斯为首的捷克教士革新派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罪行。1419年 7月胡斯战争爆发,反封建斗争席卷捷克各地和斯洛伐克部分地区。这场革命虽遭失败,却加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地区。 《波西米亚年纪》中的手抄画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统治时期 1617年狂热的天主教徒、奥地利斯捷里亚公爵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次年,他禁止布拉格新教徒集会,引起捷克人民起义。图伦伯爵组成临时政府,捷克暂时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619年,捷克国会选举巴拉丁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为国王。1620年,捷克和巴拉丁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斐迪南复位,残暴迫害捷克人民,强迫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文书籍,德语成为国语。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 波希米亚的起义领袖被处死(1621)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强制农奴每周服役3天。1775年3月捷克农民起义遍及捷克北部、东北部及摩拉维亚。农奴袭击贵族城堡,向布拉格进军。8月起义被镇压。但迫使约瑟夫二世于1781年11月 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诏令。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纺织、机械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波希米亚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新生的民族知识分子阶层致力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在法国二月革命、维也纳五月起义(见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 6月10日,布拉格的大学生要求撤走奥地利军队。12日,学生、工人、市民举行示威游行遭枪击,引发起义。17日起义被镇压。奥地利当局不得不废除劳役制。这标志着捷克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1867年,奥地利政府与匈牙利国会达成协定,把统一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经济发展缓慢。从70年代始,捷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壮大。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在捷克成立。19世纪末期,由于改良主义渗透到该党内部,党逐步走上机会主义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要求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国家。1916年,T.G.马萨里克在国外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会议。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同年10月14日,捷克工人举行总罢工,迫于人民的压力,10月28日资产阶级控制的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共和国,马萨里克当选第一任总统。1919年初期,东欧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6月16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在普雷绍夫宣告诞生,实行企业、银行和土地国有化,并赋予劳动人民以选举权及其他民主权利,7 月初为资产阶级政府和外国武装干涉者所镇压。1921年5月,社会民主工党左派联合其他马克思主义小组组成捷克斯洛伐克***。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捷克斯洛伐克,工人运动高涨。A.希特勒利用“苏台德德意志党”作为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具。捷政府妥协退让,接受了慕尼黑会议的决定。1938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次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并肢解了捷全部领土。前总统E.贝奈斯逃亡英国组织流亡政府。捷共成立中央民族革命委员会,开展游击抵抗运动。1943年12月,捷共领导人K.哥特瓦尔德与捷流亡政府达成在战后成立民族阵线政府的协议。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爆发了反希特勒的民族起义,解放了1/3的国土。1945年4月捷共制定了《科息斯纲领》,成立了以Z.费林格为总理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5月初,布拉格起义爆发,5月9日配合苏联红军解放布拉格,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为一个人民共和国。(见彩图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战士重返祖国(1945)) 捷克斯洛伐克抗德游击队队员 1946年 5月2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以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E.贝奈斯任总统。政府没收了外国资本家和卖国贼的财产,颁布了工业、银行和私人保险公司的国有化的法令;没收了外国占领者的土地;颁布第 1个土地改革法令。1948年,联合政府中的资产阶级右派势力制造捷克二月事件,企图推翻人民民主制度。工人阶级在捷共的领导下挫败了这一阴谋。政府颁布了第 2个土改法,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大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残余。1948年5月9日,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以保证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哥特瓦尔德当选为总统。1949年10月6日,同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1949~1960年执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接近完成。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由于突击发展重工业和管理体制落后,第 3个五年计划(1961~1965)执行不到两年便宣布停止执行,重新调整计划指标。1968年 1月,A.杜布切克继A.诺沃提尼之后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4月主持召开中央全会,制定了《行动纲领》,改组了捷共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8月20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0月16日,苏捷签订《关于苏联军队暂时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条件的条约》。10月27日,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的宪法性法令》,宪法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是两个平等的民族-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联邦国家,由享有平等地位的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改国民议会为联邦议会,设人民院与民族院。1969年4月G.胡萨克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1971年改任总书记,1975年起接替L.斯沃博达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捷采取经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的合作并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经济发展较快,先后完成了3个五年计划(1966~1985) 。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627美元,按人均计算工业产品名列世界前茅。现在正在执行第 8个五年计划(1986~1990)。在1987年12月17日举行的捷共中央全会上,胡萨克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共和国总统。M.雅克什当选中央总书记。1989年12月10日胡萨克任命M.恰尔法为总理,组成新政府。同日胡萨克又辞去总统职务。28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29日选举V.哈维尔为总统。

参考资料:http://blogcup.com/a/maryzhao1985/archives/2006/369561.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4
捷克在中古时期又称为波西米亚,10世纪时已形成国家。这里的土地开发得较早,生
活比较富裕。但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和,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
年)时,由于他本人远征意大利的需要,得到了捷克王公的支持。德国皇帝以一统欧洲之主
的名义,授予捷克之主弗拉提斯拉夫二世(1061—1092年)捷克国王的称号,但王
位不得世袭。于是捷克得到了正式的册封,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此后在1156年
又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准予世袭。到13世纪,捷克
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候之一。但是捷克实际
上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
德国人在12世纪以后开始大批向捷克移民。首先移入捷克的是德国的僧侣和高级教
士,这些人成为捷克的主教和修道院长;随后而来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很快占据了捷
克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和矿山。此外,德国人根据捷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在捷克享有
很多特权。他们在捷克可以按自己的法律行事,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形成特殊的集团。他们控
制着城市,收取大量地租和什一税。捷克钱财大量流入了德国人的钱袋。
14世纪初,捷克王统中断,封建贵族争夺王位,结果,王位于1310年落入了德意
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王子约翰之手,从此开始了卢森堡王朝在捷克的统
治。在卢森堡王朝统治时期,捷克的经济发展很快,捷克国王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王之
一。1347年,捷克国王卢森堡王朝的查理一世(1346—1378年)当选为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称为皇帝查理四世。他在捷克推行奖励商业,努力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经济
的发展却带来了人们对德国人的更大不满。人们的反抗斗争首先是对着教会的。在捷克,教
会是被德国人把持的,而且拥有大量地产。在反对教会压榨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以胡司为代
表的一批领袖。约翰·胡司(1369—1415年)出生在捷克南部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
苦家庭。他毕业于布拉格大学,1396年获硕士学位,1398年开始在布拉格大学任
教。此后他进入神学院学习。1402年当选为布拉格大学的校长,并担任伯利恒教堂的神
甫。1403年成为捷克王后索菲亚的解罪神甫。
他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败行为,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他的思想受英国宗教
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他主张把天主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是产
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地产才能清除教界的愚昧、贪婪和放荡。才能恢复真正
的基督教。胡司不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斥责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教会应当服从世
俗政权。他反对教会的特权,当时神职人员可以在圣餐礼仪中使用圣杯,而一般的教徒只能
领取象征基督肉体的面包,胡司主张一般教徒也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这个主张是胡司教派
的一条基本纲领。他基本上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指出一个教徒不向神甫忏悔照样可以赎
罪。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胡司努力宣传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的活动最初得到了捷克国王温西司拉斯四世的支
持,因为国王想利用胡司派的活动来提高捷克人民的爱国热情。温西司拉斯四世甚至在14
09年颁布了法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和其它
的机构中占有三个席位,而德国教师只准占有一席。这对于德国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
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的管理权回到了捷克人的手中。恰在这时,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
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声称购买它之后,罪人的灵魂死后也可以升入天堂。胡司大胆揭露
这种欺骗行为。他在大学的辩论会上论证买卖赎罪券是不能容忍的欺骗。胡司的宗教改革主
张激起了天主教会的仇恨。1411年胡司被开除教籍,1412年10月,胡司被迫离开
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的农村。但他继续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并写了大量的论文来反驳敌人
的攻击,大胆地揭露教会和教皇的欺诈行为。
1414年,教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宗教大会,要求胡司前去参加。德皇西吉斯孟德(1
410—1437年)出面保证胡斯的人身安全,并发给他人身保护文书。胡司不顾危险前
往参加。1414年11月3日,胡司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到达了康斯坦茨。但是宗教会
议根本不许他发言,就把他逮捕下狱。胡司在法庭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对教会强加的种种罪
名予以驳斥,但法庭根本不听他的申辩。1415年7月6日,法庭宣布胡司是异端,决定
将他处以火刑。临刑前,胡司作了他最后的一次讲演,重申自己是无罪的。教会为了灭迹,
把胡司的骨灰抛入莱茵河。
胡司死后,捷克人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的暴行和皇帝的失信。甚至捷克的
贵族会议也向康斯坦茨宗教大会提出了抗议。人们自发地掀起了反抗教会的斗争,拒绝交纳
什一税,驱逐德国的教士。终于在1419年7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矛头指向德
国人控制的教会,所以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的性质。
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
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
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
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
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
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
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
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
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
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
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
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
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
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
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
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
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
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
杰式卡出身于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起义爆发后
他立即参加了起义军,并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杰式卡采用了“战车堡垒”战术。他把战
车用铁链子联结起来,围在步兵的外面,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同时躲在里面的步兵可以通
过空隙用挠钩把敌人拉下马来。这种方法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致
使敌人一听到塔波尔战车的隆隆声和塔波尔战士的军歌声就胆战心惊,闻声而逃。1421
年7月,杰式卡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仅有的一只好眼睛被箭射中,从此双目失明。但他
仍然继续指挥战斗。1424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他死后起义军在大普罗可比和小普
罗可比的指挥下继续战斗。起义军在得到初步胜利之后,曾发起反击,一直打到德国境内。
但是在一片胜利声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是因为圣杯派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
们中的富有者已获得了一些城市的管理权,取代了德国贵族在捷克的地位。他们害怕起义军
继续发展壮大,希望结束战争。1433年,德国封建主和圣杯派在布拉格签署协定,根据
这个协定,宗教会议承认一般教徒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同时圣杯派已经得到的财产不必归
还。于是圣杯派背叛了起义,和德国人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塔波尔派军队。
1434年5月30日,塔波尔派军队和圣杯派军队发生激战,塔波尔派中被对方收买
的一些人在战斗中突然叛变,投向圣杯派,塔波尔派大败,大普罗可比阵亡,1万多名塔波
尔派战俘被杀害,许多家属也在战后被杀。但塔波尔派余部一直坚持到1452年。
胡司战争作为一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是失败了,但作为一次民族独立运动还是取得
了很大成功,对捷克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捷克历史分期:
(1)早期斯拉夫公爵(4公爵,830-870)
(2)普舍美斯王朝(11王,870-1003)
(3)无王朝统治(1003-1004)
(4)普舍美斯王朝(29王,1004-1306)
(5)无王朝统治(3王,1306-1310)
(6)卢森堡王朝(5王,中间经过16年空位,捷克胡斯战争,1310-1437)
(7)哈布斯堡王朝(2王,1437-1457)
(8)无王朝统治(3王,1458-1490)
(9)亚盖隆王朝(2王,1471-1526)
(10)哈布斯堡王朝(5王,1526-1619)
(11)无王朝统治(1王,1619-1620)
(12)哈布斯堡王朝(7王,1620-1780)
(13)哈布斯堡—洛林王朝(6王,1780-1918)
(14)现代(1920年2月29日,正式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20日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第2个回答  2006-12-03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部与苏联相邻,南部和匈牙利、奥地利接壤,西部与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相连、北部与波兰交界。疆土面积127905平方公里,人口1552.3万(1986),其中捷克人占63.5%,斯洛伐克人占31.2%,余为匈牙利人、波兰人等。天主教为主要宗教。官方语言为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首都布拉格。 1526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公元5~6世纪,西斯拉夫人从维斯瓦河、易北河上游西迁至今斯洛伐克和捷克地区。623年,在同来自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的斗争中,形成西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658年,该公国灭亡。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国建立,封建社会开始。9世纪末,统治集团内讧加剧。906年,匈牙利王国(见匈牙利历史)兼并斯洛伐克地区,大摩拉维亚国瓦解。10世纪上半叶,捷克公国在普舍美斯王朝的统治下,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故又称布拉格公国。11世纪中期,捷克公国的疆域从波希米亚扩大到摩拉维亚,封建关系迅速发展,出现许多城市,对外贸易也有发展。捷克封建贵族长期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0~1106在位)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062~1092在位)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从此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2~13世纪,大批德意志人移居捷克,逐渐形成德意志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捷克贵族也日益德意志化。14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遂为波希米亚国王。其子查理四世在位期间(1346~1378),捷克手工业,特别是采矿业发达,城市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开始渗透农村。德意志城市贵族控制着城市、矿山,绝大部分高级教士为德意志人的天主教会占有捷克全部地产的1/3以上,德意志世俗封建主也占有广大地产。15世纪初,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农民、城市贫民、矿工将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以J.胡斯为首的捷克教士革新派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罪行。1419年 7月胡斯战争爆发,反封建斗争席卷捷克各地和斯洛伐克部分地区。这场革命虽遭失败,却加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联系。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地区。 《波西米亚年纪》中的手抄画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统治时期 1617年狂热的天主教徒、奥地利斯捷里亚公爵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次年,他禁止布拉格新教徒集会,引起捷克人民起义。图伦伯爵组成临时政府,捷克暂时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619年,捷克国会选举巴拉丁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为国王。1620年,捷克和巴拉丁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斐迪南复位,残暴迫害捷克人民,强迫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文书籍,德语成为国语。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 波希米亚的起义领袖被处死(1621)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强制农奴每周服役3天。1775年3月捷克农民起义遍及捷克北部、东北部及摩拉维亚。农奴袭击贵族城堡,向布拉格进军。8月起义被镇压。但迫使约瑟夫二世于1781年11月 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诏令。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纺织、机械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波希米亚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新生的民族知识分子阶层致力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在法国二月革命、维也纳五月起义(见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 6月10日,布拉格的大学生要求撤走奥地利军队。12日,学生、工人、市民举行示威游行遭枪击,引发起义。17日起义被镇压。奥地利当局不得不废除劳役制。这标志着捷克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1867年,奥地利政府与匈牙利国会达成协定,把统一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经济发展缓慢。从70年代始,捷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壮大。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在捷克成立。19世纪末期,由于改良主义渗透到该党内部,党逐步走上机会主义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要求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国家。1916年,T.G.马萨里克在国外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会议。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同年10月14日,捷克工人举行总罢工,迫于人民的压力,10月28日资产阶级控制的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共和国,马萨里克当选第一任总统。1919年初期,东欧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6月16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在普雷绍夫宣告诞生,实行企业、银行和土地国有化,并赋予劳动人民以选举权及其他民主权利,7 月初为资产阶级政府和外国武装干涉者所镇压。1921年5月,社会民主工党左派联合其他马克思主义小组组成捷克斯洛伐克***。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捷克斯洛伐克,工人运动高涨。A.希特勒利用“苏台德德意志党”作为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具。捷政府妥协退让,接受了慕尼黑会议的决定。1938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次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并肢解了捷全部领土。前总统E.贝奈斯逃亡英国组织流亡政府。捷共成立中央民族革命委员会,开展游击抵抗运动。1943年12月,捷共领导人K.哥特瓦尔德与捷流亡政府达成在战后成立民族阵线政府的协议。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爆发了反希特勒的民族起义,解放了1/3的国土。1945年4月捷共制定了《科息斯纲领》,成立了以Z.费林格为总理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5月初,布拉格起义爆发,5月9日配合苏联红军解放布拉格,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为一个人民共和国。(见彩图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战士重返祖国(1945)) 捷克斯洛伐克抗德游击队队员 1946年 5月2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以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E.贝奈斯任总统。政府没收了外国资本家和卖国贼的财产,颁布了工业、银行和私人保险公司的国有化的法令;没收了外国占领者的土地;颁布第 1个土地改革法令。1948年,联合政府中的资产阶级右派势力制造捷克二月事件,企图推翻人民民主制度。工人阶级在捷共的领导下挫败了这一阴谋。政府颁布了第 2个土改法,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大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残余。1948年5月9日,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以保证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哥特瓦尔德当选为总统。1949年10月6日,同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1949~1960年执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接近完成。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由于突击发展重工业和管理体制落后,第 3个五年计划(1961~1965)执行不到两年便宣布停止执行,重新调整计划指标。1968年 1月,A.杜布切克继A.诺沃提尼之后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4月主持召开中央全会,制定了《行动纲领》,改组了捷共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8月20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0月16日,苏捷签订《关于苏联军队暂时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条件的条约》。10月27日,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的宪法性法令》,宪法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是两个平等的民族-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联邦国家,由享有平等地位的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改国民议会为联邦议会,设人民院与民族院。1969年4月G.胡萨克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1971年改任总书记,1975年起接替L.斯沃博达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捷采取经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的合作并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经济发展较快,先后完成了3个五年计划(1966~1985) 。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627美元,按人均计算工业产品名列世界前茅。现在正在执行第 8个五年计划(1986~1990)。在1987年12月17日举行的捷共中央全会上,胡萨克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共和国总统。M.雅克什当选中央总书记。1989年12月10日胡萨克任命M.恰尔法为总理,组成新政府。同日胡萨克又辞去总统职务。28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29日选举V.哈维尔为总统。
第3个回答  2006-12-02
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公元830年成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成为第一个包括捷克族,斯洛伐克族和其他斯拉夫族在政治上联合聚居在一起的国家。

公元9世纪,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同是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组成部分。10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捷克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捷克公国,12世纪后改称为捷克王国。15世纪,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1620年捷克王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失败,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区。1781年废除农奴制。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在人民的要求和捷克资产阶级政治家马萨里克的推动下,于1918年10月28日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开始拥有自己共同的国家。

第二次大战开始后,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利用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1938年9月,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捷,后又宣布斯洛伐克为所谓“独立国家”。

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恢复了共同国家。1946年成立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联合政府。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3月初,两民族共和国将原名中的“社会主义”取消,分别改称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同年3月29日,捷联邦议会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改称为:用捷克文书写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用斯洛伐克文表达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即一个国家两个名称。

1990年4月20日,捷联邦议会又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更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全国大选,政治主张和经济纲领截然不同的捷克“公民民主党”和斯洛伐克“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获胜,两党都成为两共和国的执政党。两党就国家体制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双方都确认在联邦国体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最后于7月23日在布拉迪斯拉发达成联邦解体、国家一分为二的协议。

1992年11月25日,捷联邦议会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法》,决定捷联邦共和国于1992年12月31日自动解体,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1993年1月19日,联大接纳捷克为其成员国。1999年11月24日,斯洛伐克和捷克两国总理在布拉迪斯拉发签署关于解决两国财产分割遗留问题的条约及其议定书,根据议定书,捷克政府归还斯洛伐克4.5吨黄金,同时免去斯洛伐克政府所欠的258亿克朗(约34克朗合1美元)的债务。至此,捷克和斯洛伐克1993年分别成为独立国家时遗留的财产问题已全部解决,两国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得以扫除。
第4个回答  2006-12-03
捷克
土著居民为凯尔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623年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形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斯拉夫王国。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公国。9世纪末~10世纪上半叶帝国解体,普热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捷克公国。

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此后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306年,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成为捷克国王,此后卢森堡家族取代普热美斯家族拥有捷克统治权。1346年查理一世登基,1355年以查理四世身份接管神圣罗马帝国,布拉格成为帝国统治中心。15世纪初波希米亚盛行以胡斯领导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被教会以异教徒罪名处以火刑而死后,引爆捷克反抗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

罗马教皇联合欧洲封建势力,在1420~1431年期间组织了五次欧洲十字军对该运动进行征讨。1526年,身为天主教徒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奥皇斐迪南当选为中欧多民族国家国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沦为被压迫民族。1867年后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维亚成为德国的保护国。1945年4月以共产党为主要领导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众起义,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哥特瓦尔当选为总统。1960年7月11日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并开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华沙公约组织成员苏、波、匈、保、民主德国5国出动50万大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萨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1975年任总统。1989年11月捷政局发生剧变。12月29日公民论坛取得政权,“天鹅绒革命”领导人、作家哈韦尔当选临时总统,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改称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6月举行首次自由选举,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分别在捷克、斯洛伐克执政。11月,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谈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瓦茨拉夫·哈维尔于1月20日当选为捷克共和国总统。

1996年6月,捷克举行独立后首次议会选举,克劳斯继任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泽曼担任议会众议院主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