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推子介的典故

如题所述

介子推,是重耳(献公子)的微臣。他出生在周晋(今山西灵石),也有说法称他为介之推,或者姓王名光。关于他的生年,史料并未有确切记载,但据县志记载,晋文公返回国家后,介子推“不言禄”,隐居在绵山。晋文公寻找他但未能找到,于是放火焚山,介子推抱树而亡。另外,有资料提及他在晋成公年间(前607年~前600年)还在东海边卖扇。
介子推的事迹在文献中记载不多,仅知道他曾随重耳出亡。在“骊姬之乱”后,晋公子重耳逃亡至狄,介子推是随行的五贤士之一。据此推测,介子推可能曾随重耳流亡19年,历经艰难。重耳最终能回国即位,介子推也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他被称为重耳的“五贤士”,其中包括狐偃、赵衰等人。关于他是否真的“割股奉君”,史界存在争议。《史记》中虽有“龙蛇之歌”的记载,但并未提及“割股奉君”。
介子推回国后,晋文公并未对他给予赏赐,他对此并无怨言。他认为晋文公能回国是天意,而狐偃等人只是顺应天意,并非功绩,不应追求名利。介子推拒绝接受赏赐,并曾赋诗表达自己的立场。然而,这首诗是否出自介子推之手,存在疑问。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晋文公曾派人寻找他,并以绵上之田封给他,因此绵山也被称为介山。
关于介子推是否被晋文公烧死,尚无确凿证据。但无论如何,劳动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文人墨客也表达对他的敬仰。清傅山有诗赞颂他,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在介山,有“思烟台”遗址,用以纪念那些在火灾中保护介子推的义禽。晋人感念他们的功德,筑起高台纪念。传说中,晋文公曾下令全国,三月五日为火禁日,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在三晋历代,人们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以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被君主诏封,人民也祭祀他,这种现象涉及到对他的评价。尽管他作为春秋贵族,言行带有迂腐愚昧之处,但他的洁身自好、忠诚爱国的行为,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典范。他的牺牲精神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更深层次上看,介子推的行为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沉爱恋。晋献公昏庸,重耳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正是他对晋国的深信不疑的表现。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是人民永远怀念他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