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与煤质特征

如题所述

大量煤岩鉴定和化学分析表明,矿区煤变质以区域变质为主。煤质变化规律明显,其总趋势为:沿煤层倾斜方向,煤变质程度逐渐增高,煤质水平分带现象比较明显;沿纵深方向,下部煤层变质程度较上部煤层偏高,煤质牌号以贫煤为主,瘦煤为次,兼有少量的瘦焦煤及焦煤。

1.2.1 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煤层呈黑色,强玻璃光泽(2、3、5煤层)或金刚光泽(11煤层),黑色条痕(2、3煤层略带褐色)。燃烧试验:2、3煤易燃或较易燃,烟焰中等(3煤层略短),熔融不完全,有膨胀现象,燃后能结出较厚致密的坚硬焦渣。5、11煤层相对不易燃烧,烟焰较短,熔融很不完全,略带膨胀现象。

肉眼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夹有丝炭小透镜体、暗煤及镜煤细条带或线理,一般呈细条带状结构(2、3、5煤层)或细条带线理状结构(11煤层),参差状断口,垂直裂隙较发育。2、5煤层中亮煤较多,3、11煤层中暗煤较多。煤岩类型2煤层以光亮型和半亮型煤为主,次为半暗型煤。3煤层以半亮和半暗型煤为主,有少量暗淡型和光亮型煤;5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夹有丝炭透镜体;11煤层多为半暗、暗淡、半亮型煤。原煤的矿物杂质2、3煤层均以粘土类矿物为主,多呈小透镜状、条带状及分散状。此外还有少量分散状黄铁矿颗粒及充填状方解石。5、11煤层以黄铁矿和粘土类矿物为主。黄铁矿常呈小结核、细分散状,此外尚有方解石细脉或薄膜。

显微煤岩组分均以镜质组(包括半镜质组)为主,一般为90%左右,丝质组(包括半丝质组)多低于10%,稳定组分含量甚微。各煤层中,2、3、5煤层镜质组含量相对较高,唯11煤层镜质组含量相对偏低,丝质组含量较高。

1.2.2 煤质特征

2煤层灰分产率平均9.78%~38.43%,平均14.08%,含硫一般小于1.35%,磷含量一般小于0.05%,发热量(Qn.d)平均36.13MJ/kg,原煤挥发分11.89%~21.54%,煤层结焦性良好,煤质综合评价属低—中灰、低硫、低磷、高灰熔点、高发热量煤。煤质工业牌号以瘦煤为主,浅部有少量焦煤及瘦焦煤,深部有部分贫煤。

3煤层灰分产率9.88%~32.47%,平均19.08%,含硫一般小于1.5%,磷含量平均0.0248%,发热量(Qn.d)平均35.39MJ/kg,原煤挥发分7.58%~23.43%,平均16.68%,黏结性好。煤质综合评价属低—中灰、低—中硫、低磷、高灰熔点、高发热量煤。煤质工业牌号以瘦煤、贫煤为主。在下峪口井田浅部尚有少量焦煤及瘦焦煤。

5煤层灰分产率平均14.04%~38.20%,平均28.13%,平均硫含量1.58%,含磷平均0.0135%,发热量(Qn.d)平均35.18MJ/kg,原煤挥发分18.89%,无黏结性,煤质综合评价属中灰、特低硫、低磷、高灰熔点、高发热量煤,煤质工业牌号主要为贫煤。

11煤层灰分产率11.95%~36.17%,平均16.50%,含硫一般3%~5%,磷0.0209%,发热量(Qn.d)平均35.18MJ/kg,原煤挥发分平均17.47%,无黏结性,煤质综合评价属中—富灰、富硫低磷、高灰熔点、高发热量煤,煤质工业牌号为贫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