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生工作站的系统流程

如题所述

门诊流程包括挂号、候诊、看医生、交费、取药、抽血、化验、检查、治疗等,是围绕着医生的诊疗行为而形成的。
根据医院门诊管理和医生诊疗规范提供了如下标准的门诊流程:
1、门诊医生排班。
2、患者第一次来院就诊时领取一张条形码就诊卡,作为在本院挂号、交费、采样、治疗、查询等就医登记的工具,卡号是患者在本院就医的唯一身份。
3、患者在挂号时领取印有诊室地址的分诊单,根据分诊单的指引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4、患者在导诊护士的引导下在候诊大厅等候就诊,期间可根据候诊厅情况调整候诊队列,维持良好的秩序。
5、值班医生在当前电脑的待诊队列中点击名字发送到候诊大厅的电子屏上(可缺省)。
6、病人进入诊室后,医生使用工作站系统接诊,完成简单的门诊病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出电子化验申请单、PACS申请单、电子用药处方,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各职能科室,实现无纸化传输。
医生接诊后,如果发现患者不属于本诊室,可以直接将患者转诊给其它诊室,不必让患者重新挂号。
7、患者到收费处由收费员刷卡完成收费,将收费信息发送至相关职能科室,以便提前准备好患者所需要的相关服务,并根据医生的申请单打印若干条形码标签交付患者。患者付费后就可以到相关职能科室接受已经提前准备好的给项医疗服务。如到药房取药,患者只要根据付费发票和就诊卡,即可取到药师根据系统传输的信息提前准备好的药品。
8、已交费患者到化验室的采样中心,采样人员刷卡,打印出相应的样本标签,与患者的条形码标签一起贴在采样器皿上。检验科收到标本即核对系统显示的患者信息并进行化验分析,各类仪器产生的结果转换为统一格式的检验报告。
9、患者到检查科室,影像、B超等物理辅助诊断科室接受服务前,医生已经在影像工作站、B超工作站上查看到门诊医生申请时对患者的病情描述,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对检查所见进行描述,形成了带有图像的检查报告。
10、患者到注射室,治疗护士刷卡,根据系统提示信息为病人备药治疗,并对治疗过程进行登记。一个循环下来,患者的门诊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
11、院长、部门负责人、科室主任、医生以及各环节操作人员、患者本身,都可以通过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以上系统流程为一个标准的医院门诊业务流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做增减的本地化处理。
在医院使用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后,患者来医院看病的情景是:患者进入诊室坐到诊桌前,医生接诊,询问病史,做完体检,用工作站系统记录病史、症状和体征,开出各种检查检验申请。患者按医嘱做完检查再坐到诊桌前时,可以通过医生眼前的计算机,看到自己的各种检查结果和医生根据诊断开出的处方,通过计算机的反馈立即知道本次各项检查所需的总费用,进而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选择治疗方案。
四、系统特点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客户端采用“积木式”结构设计,大部分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用户当前不同的网络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以后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发展随时扩充规模和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小者可由两、三台计算机组成小规模的门诊业务网络,也大者可扩展为几十台、上百台计算机互联的大型业务网络;系统采用动态配置技术,由用户方便地自定义或者修改功能;可以同时处理普通患者、医保患者、新农合患者、IC卡磁卡、条形码卡(推荐使用)患者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