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头的广州大沙头机场

如题所述

当时,大沙头飞机场分水上飞机场和陆上飞机场。大沙头机场位于中国广州市现在的大沙头三、四马路一带。机场建于1917年7月,当时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政府,在大沙头建设机场,主要用于飞行训练。 1923年,孙中山在机场附近兴建了广东飞机制造厂,自行研制飞机。同年7月,首架飞机“乐士文一号”在大沙头机场成功试飞。水上飞机场即大沙头南岸对开江面,停泊在码头的水上飞机可由码头开到江面,在水上滑行起飞。陆上飞机场则是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在大沙头岛中间,与今天的大沙头三马路、四马路成直角相交。
据介绍,当时大沙头机场一带防卫严密,机场四周遍插红旗,水上以水火罐为界,陆上则以红旗为界,除大本营及航空局派出的舰艇及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和船只均不得进入界内。如有擅自闯入者,驻军可以开火迎击。 1923年,孙中山任命华侨飞行家和飞机制造师、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兼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
当时,杨仙逸身边既无图纸,也缺少制造飞机的专业人才。杨仙逸回到航空局,着手设计图纸,他要用中国人的图纸及中国的设备和材料,制造出真正中国化的第一架飞机。
一天,杨仙逸在家修改图纸累了,正靠墙休息,孙中山和宋庆龄前来看望他,孙中山说:“仙逸君,航空局制造飞机所需经费,我已经嘱咐财政部接济,以利进行。制造飞机虽至关重要,但仙逸君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才对啊。”
就这样,大沙头“红楼”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及其同伴们利用征战空袭,经过近3个月不舍昼夜的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乐士文”第1号飞机制造完成,这是我国第一架军用飞机。该机为双翼、双座军用侦察、教练机,装有1台美国寇蒂斯公司生产的OX-5型8气缸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飞机翼展10.16米,机长6.40米,总质量为730千克,最大时速为120千米,乘员人数2人,可携带4枚25千克的炸弹。 飞机试飞第一女性
l923年8月,“乐士文一号”在大沙头机场首度起飞。孙中山及夫人宋庆龄参加了试飞典礼。当孙中山先生环顾左右,问谁愿意随机试飞时,孙夫人宋庆龄出人意料地应声而出。飞行员黄光锐力劝宋庆龄不要冒险。“我相信我们飞机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宋庆龄说,“我很荣幸能成为第一个参加飞机试飞的中国妇女。”这位毕生忧国忧民的伟大女性,戴上飞行帽和眼镜,登上了飞机。
飞机稳稳地滑上跑道,转眼升上了天空,在广州市上空飞行了两圈后,徐徐降落在大沙头机场,全场掌声雷动。
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敬意,杨仙逸等人当场联名向孙中山提出请求,要求以宋庆龄在美国读书时用过的英文名字译音来命名这架飞机(宋庆龄上小学时有个英文名字叫ROSAMONDE,中文译为乐士文,意思是“玫瑰世界”、“美好前程”)。
“乐士文一号”就这样非同凡响地诞生了。之后,孙中山与宋庆龄在飞机前合影留念,并亲自题写了“航空救国”四字以资鼓励。
当时,英国外交部代表詹姆士德芮肯之子Paul Draken也是“乐士文一号”的首批乘客之一,他在日记《第一次飞行》中详细地写下了当时的情形:
“我们自机场起飞到达广州市的上空,华南夏季的潮湿闷热在空中顿时变得清凉舒爽。我探头往下看,底下的建筑物变得好小,连广阔的珠江也都变成如同一条缎带,江面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一艘中国的小炮艇缓缓地往下游行驶;当飞机转向一定角度时,阳光就会在水面泛出耀眼的光芒,令人睁不开眼睛。”
“乐士文一号”试飞后,交航空队使用,曾参加攻击惠州陈炯明部的战斗。
同年10月底,陈炯明派奸细深夜潜入大沙头飞机库纵火,“乐士文一号”和一部分飞机器材同遭焚毁。在北京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里,仍然可以见到它的复制品。 中国第一次长途飞行
硕大的红楼纪念碑矗立在路边,路人行色匆匆,或许因为是太过熟悉的地方,反而被人忽视了它的过往和将来。
纪念碑的碑身已经斑驳,专门用于涂抹“牛皮癣”的颜料已经把碑身的侧面、背面刷出了几大片白色,黑色油笔涂写的电话号码还依然隐约。
来来往往的人们,似乎没有几个人知道大沙头机场,当然,更不会知道铭刻在历史上的一项中国航空史的纪录——中国近代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长途飞行,便是从大沙头机场起飞的。
1928年,国民政府航空处向美国瑞安飞机公司购入当时较有名的瑞安B-5型“四轮马车”(Brougham)5座单翼飞机水陆型各一架。当年夏天,飞机运达广州装配,陆上型命名为“广州”号,水上型命名为“珠江”号。
经训练后,决定筹措长途飞行创举。
首航机“广州”号由张惠长为机长,与第二队队长杨官宇、航校教育长黄毓沛、随机机械师杨标组成机组。1928年11月11日8时15分,“广州”号在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到机场欢送的有广东军政要员、中外各界代表、以及航空处、航空学校、飞机修理厂等共数百人。场面极为隆重。
当天,“广州号”飞行目的地为汉口。由于中途遇到了恶劣气候,直到14时30分才降落武昌附近的南湖机场。
11月15日9时50分,“广州”号从汉口直飞南京。13时30分降落南京明故宫机场,受到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冯玉祥将军和从广州专程赶到的李济深,以及孙科、吴铁城、何应钦等当时南京政府军政界头面人物及各界代表数百人的热烈欢迎。
11月19日,“广州”号离开南京飞往北平。抵达时曾在北平上空绕城飞行四圈,然后安全降落。机组成员在北平受到热烈欢迎,并游览多日。
11月26日,“广州”号飞离北平。当天下午降落奉天(现沈阳)。当时,奉系统治东北,仍沿用北洋时代的旧国旗五色旗,而“广州”号的机翼、垂尾均涂有国民党的飞机标志,东北当局能否接受,尚无把握,没料到竟受到张学良为首的东北航空界人士及当地政府官员的热烈欢迎。事隔不久,东北宣布易帜。
12月1日,“广州”号飞离奉天,于15时21分到达天津,降落东局子机场,受到傅作义将军为首的各界及天津两广同乡会的盛大欢迎。
12月4日,“广州”号离开天津飞抵上海。12月17日9时,“广州”号携带纪念长途飞行邮件回航广州,途中因天气不佳,便在南昌降落停留一宿。次日9时离南昌飞回广州。14时安全降落大沙头机场,所携带的邮件均盖有12月18日14时的邮戳。
这次长途飞行全程约5890千米,空中分段飞行的时间总计为49小时,在那个时代,这无疑是一桩了不起的创举。
大沙头从当年荒凉开阔的航空港变成万人登陆的大码头,又从万人登陆的大码头变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商业重地,每一次变化都是大刀阔斧而又处在风口浪尖上。
沿着昔日军用机场的框架和脉络——南北走向的大沙头三马路往前走,这里在上世纪20年代就是机场跑道,直到军用机场迁徙没落之后,才变成菜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变为碾米厂以及仓库的用地。
往江湾桥方向走去,规划中的港湾广场正在轰隆隆地施工。不久之后,一群标志性的、现代化的建筑将在这里崛起。
也许在今天许多广州人的眼中,辉煌一时的大沙头机场,不过是历史前进脚步的一个浅浅脚印,历史教科书里的几行隔膜而生疏的文字。几十年的重量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的,并不仅仅是沿江路421号的命运。隐藏在繁华都市的历史废墟,何止一个“红楼”纪念碑…… 1、民国9年(1920年)
3月意大利8架飞机访问广州。离开广州时,1架飞机低空向市民告别,触树坠毁,飞行员受轻伤。
11月29日,孙中山回广州重建护法军政府。是月航空局在广州大沙头成立,直辖2个飞机队。朱卓文为航空局局长。
2、民国10年(1921年)
4月中国第一套航空邮票正式发行。
民国11年(1922年)
3月31日中国民航飞机首次发生飞行事故,14人遇难。
12月广东护法军政府在广州大沙头设立广州飞机制造工厂。至1936年日军入侵广州前夕,共修造飞机60多架。
3、民国12年(1923年)
3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后组成政府,称大元帅府,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兼广州飞机制造厂厂长。
7月广州飞机制造厂制成的1架小型双翼、双座军用侦察教练机在广州大沙头机场举行命名典礼。孙中山当即为该机命名“乐士文一号”。
9月20日杨仙逸奉命东征惠州,在博罗梅湖白沙滩改装水雷作为重型炸弹使用,不慎爆炸,以身殉难,百余人罹难。后经国民政府批准,每年9月20日为“航空纪念日”。
10月广州大沙头飞机场仓库被陈炯明派奸细纵火,“乐士文一号”等一批飞机和器材被焚毁,飞机修理厂迁至东山皮革制造厂(今广东省委大院)。
4、民国13年(1924年)
3月1日张学良亲自驾机进行奉天(沈阳)至营口间邮件运输试航,首开东北民用航线。
7月1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在广州成立,校址设在广州东山区皮革制造厂旧址,后迁至大沙头,1933年夏迁至白云机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