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一心被招安?

如题所述

梁山在寻求招安的过程中,并非是上下同心,除宋江几个人外,明确表示支持招安的并非占多数,为什么招安的基本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梁山如果是一家公司的话,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公司?它是如何经营的?它的高层职员乃至普通职员有没有股权?有多大的股权?   产权不清晰   按照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梁山从宋江而下,都是干着用生命博取生存资源的买卖,他们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投资,获取的收益也就是血酬。许多人上梁山之前,都是个体经营者,但摆摊设点的小商贩们既要担心工商税务城管的骚扰,又降低不了经营成本很难扩大规模,经营的风险很大,于是想起了几人合伙。周通和李忠合伙,鲁智深、武松、杨志、张青、孙二娘等合伙,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合伙,李俊、李立合伙,童威、童猛合伙……他们有的是兄弟档,有的是夫妻一起经营,有的是朋友合伙做买卖。公司规模不大,那么产权也没必要那样明晰,尤其在草创阶段,大伙儿为了生存都拼命干活,分红的时候不多,因此合伙者的矛盾并不突出。   在经营过程中,小公司发现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还是不行,短时间内也难以做强做大,必须和别的公司联合。那么被梁山这个大公司收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众山英雄归水泊以后,梁山这家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急剧膨胀。在梁山初期,可视为董事长为晁盖,总经理为宋江。高级职员主要是三个来源,原来王伦旧部,晁盖生辰纲那派人马,宋江流配江州一路收罗的。管理人数不多,晁董宋总的配合还算默契,梁山的经营状况蒸蒸日上。晁盖死后,宋江集董事长、总经理两职于一身。梁山的生存、发展压力摆在了诸人的面前,当然承受最大压力的自然是宋江。   欢迎被收购   这家公司面前有三条路:一是彻底做大,将赵宋公司吞并。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宋江觉得自己没有吞并赵宋这个超级大公司的能力;二是一直独立经营下去,这也有一定的困难,一要应对朝廷的征剿,二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公司职员,而且公司上下对分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固守于梁山,连李逵这个粗人也知道“鸟水泊”不是长呆的地方;三是将公司做到一定的规模后,以合理的价格被更大的公司收购。   宋江上梁山之初,甚至在此之前,就瞅准了最后一种经营模式。因此他在收罗那些体制内的小吏、军官时,总是用公司最后的宏伟目标打动他们:“你们在赵宋公司只是个普通的业务员,来咱这里给你一个部门经理当当。反正公司做大了还会让老赵家收购,你不来才是傻瓜。”晁盖一死,宋江刚刚代理董事长,便发表了自己的施政方针,为被收购做组织和舆论上的准备。首先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宣示了公司的经营宗旨,再对各位高级职员进行重新分工。   宋江一方面拼命地从赵宋公司里挖人,使更多的人认同自己的经营理念,减少被收购的内部阻力;二是利用梁山产权不清晰的特点,剥夺了大多数职员的话语权,推行自己的理念。   话语权争夺   尽管梁山的董事会成员达到了108员之多,但由于产权不明晰,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也不明确,最后由几个大股东说了算。直到梁山被招安,它还是个糊里糊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梁山归众兄弟们特别是108人所有,但具体到每个人,究竟拥有多少股权却是笔糊涂帐。在晁盖上山之前,宋万、杜迁、朱贵等人已经在这里经营多时,这块地皮能不能折合股权,如果能折合的话,这三位超级元老不至于没一人进三十六天罡,他们开拓梁山之功在生前从来没得到承认,基本丧失了话语权;那些如二龙山、少华山的小公司合并前,烧了自家的山寨,收拾所掠夺的金银财宝,带领喽罗们来梁山,他们的本金如何计算?由于所谓的“义气”,他们带资入伙被当然地视为自己本钱的处置权交给了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江,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108将中大多数人都没有自由表达主张的权利,只能在董事会上被动地举起森林一般的手臂,那么众多的校尉、兵士的意见更不足论了,如果梁山能够搞一个“全民公投”,梁山就不是梁山了。--------摘自《闲看水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5
宋江一心招安,在多数人看来不可理喻。其实这是不了解宋江的苦处,他是一个受儒家影响比较大的文人,从骨子里是忠君的,他也有野心,想成为一方大员,他把梁山军队作为他实现野心的砝码。但是军队是需要吃饭的,粮食是第一位的,但是梁山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粮食的生产,最后为了活命只能选择招安。
梁山处于梁山泊中,没有耕地。王伦时期以抢劫为生,是典型的土匪时期。晁盖、宋江都是奉行的流寇主义,没有像田虎、方腊建立根据地或游击区,不从事粮食、渔牧等生产劳动。梁山集团唯一的收入就是抢劫,应付一段时间后,就去打仗抢劫,为喽啰们提供衣食保障。
王伦时期,梁山不足700人,山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月耗粮食量,每人的花销折算成粮食计算,平均每人每天最低耗粮一斤,月耗食量为700×1×30=21000斤。当时梁山泊摊子不大、人员不多,吃饭没有问题,还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山寨,修筑了聚义厅和耳房。
晁盖上山带来了10万生辰纲,梁山的人数没有大的变化,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晁盖又做了三件大事:修理山寨、打造军器、安排船只教水手上船厮杀。晁盖只取金帛财物,不伤害客商性命,将打劫所得的财物平均分为公私两部分:一半用于山寨的公共事务,赏赐有功喽啰,花钱贿赂官府官吏、接山寨大头领的家小上山居住生活。而余下的一半财物,又平均分成两半,1/4由十一位有交椅的大头领均分;另外的1/4则由其余的七八百号喽啰平均分配。此时是梁山和谐发展的黄金时期,持续了2年左右。即使是花荣、秦明等好汉上山后,梁山吃饭也没有出现问题。
江州劫法场,宋江上梁山后坐了第二把交椅,梁山的人数激增,领导不得不为手下吃饭奔波,本来晁盖不赞成攻打祝家庄,宋江以“即日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为理由,晁盖就不好说什么,可见梁山严重缺粮。从宋江的言语中能推测出梁山攻打祝家庄时的大体人数,宋江推测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打下祝家庄以后,梁山将士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五十万石”。在宋朝,1石约有76公斤,那么,打破祝家庄梁山得粮有7600万斤!以梁山人马吃三年计算,假设每人每天吃1斤,梁山人马将近8000人。当时梁山出动6600人马攻打祝家庄,占军队总数的80%以上。
宋江入主梁山第一把交椅后,盲目扩大规模,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白虎山、芒砀山,有的三五百人,有的七八百人,芒砀山则有三千之众。特别是呼延灼、关胜的入伙,让梁山补足了军械,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提高,梁山攻打曾头市出动军队近2万人。但随着投降军的大量增加,梁山人马达到3万人以上,却陷入了没有隔夜粮的困境,梁山集团只好下山借粮,先后攻打了高唐州、青州、东平府、东昌府和北京大名府,每次破城,梁山都打开仓廒,将粮米装载上车,运往梁山泊贮用。
宋江、卢俊义清楚地知道,梁山的实力无法夺取大宋江山,长期作山贼草寇又没有经济基础,无法养活大批人马,梁山的现实出路只有两条,一是没有吃喝自行解体,二是接受朝廷招安。解体不符合宋江实现野心的需要,那只有一条路可走——招安,宋江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亲自去东京寻求招安路子,终于得到了朝廷的回应,最后众人随宋江接受招安,归属朝廷,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可见招安符合梁山的大局利益,实现了梁山好汉招安做官的人生价值。但由于宋江想凭借梁山军队和朝廷谋取更大利益,不按照朝廷分散安置的办法办理,以回梁山为要挟,妄图保持梁山的原建制,受到了朝廷的猜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最后以悲剧的色彩落下了梁山事业的帷幕。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1个回答  2021-11-05
其实,这很符合宋江接受的家庭教育。
宋江的父亲叫宋太公,住在郓城县宋家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医生,经常给穷人免费看病。有一年,郓城县发生饥荒,百姓饿死无数,宋太公买了80亩义地,...
宋太公从小就以以忠孝节义教育两个儿子,绝不容忍宋江作出造反之。
因此,当杀了阎婆惜之后,流亡江湖,宋太公会将他骗回家里,导致被官府抓捕,发配江州。
这时候,宋太公对宋江说了一番话:“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
第2个回答  2021-11-05
在松江心里,他们聚义水泊梁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他一心都想归附朝廷。让所有的人都能名正言顺的不做一个让朝廷认为反叛的这样一个名声
第3个回答  2021-11-05
宋江一心被招安,一是因为传统中的忠君思想在作怪,毒害他太深。二是因为他是一个软骨头,骨子里想着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总觉得自己的兄弟是上不得台面的草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