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手抄报内容

如题所述

校园暴力从来都是令人愤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来,有不少校园暴力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各种门派层出不穷。越来越猖獗的暴力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愤怒!近日,频频出现在校园内外的暴力事件,简直让我们触目惊心!

事例一:4月8日,长春市某高三女生,因为回头多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顿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实验中学某班几十名学生集体跪在**********场上,有说是班主任罚跪,有说是自愿班长带领自愿下跪。

事例三:5月18日傍晚,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发生了一起8名女生结伙对一名女同学进行殴打、侮辱的“校园暴力事件”。

近日,又出现一个穿布鞋的女生,被几个同学堵在楼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扇耳光和推搡。

我想问,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会变得如此缺乏理智,会变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长的纵容,还是虚拟网络的危害?我想,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这些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了。究竟是谁的过错,我们先不用去追究这些。因为无论是有意看也好,还是无意瞧也罢;无论是班主任罚跪,还是学生自愿;无论是有家庭背景也好,还是没有家庭背景也好;无论是鞋子丢失也好,还是被偷也罢。作为家庭和学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无论与同学之间发生什么纠葛,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到与人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接受一切事物,去处理各种问题。一旦遇到过错或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错误,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错治错,以罚代法,最终导致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

对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事件,许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出于“对家长负责”的心态,教师们往往对具体的人身伤害,比如可见的伤痕,红肿,流血比较敏感,而正因为教师们对可见伤害的片面重视,学生们会选择进行不可见伤害,最常见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轻轻打耳光,而教师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种伤害的严重性。施虐的孩子发现,只要自己造成的伤害不是可见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学生被殴打和侮辱以后,教师对打人者只是加以训斥,对受伤者积极治疗,可是,他的工作仅此而已吗?那个打人者成了学生当中那个出尽风头的人物,而对挨打的人来说,这个懦弱的形象将一直伴随着他。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受害者在集体活动中出风头,拥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这一次被打的阴影,并且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对方也是不好惹的”。就拿龙湖一中校长乔栓柱对媒体公开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说:这件事情学校知道后,考虑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公开处理。而是对几个打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她们向被打的那个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谅了她们。这种不得体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在纵容伤害她们,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有人说,学生们的暴力行为,是当今学校通过“淘汰教育”的模式引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将本应是普及的教育变成了选优教育和淘汰教育,这种教育的后果就是制造了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了反社会和攻击倾向,其实这种模式仍然只能解释国外的偶发式,情绪性的校园暴力,无法解释发生在中国广大校园里的暴力事件。

还有人说,孩子们的暴力行为,都来自对影视和游戏中暴力情节的模仿。然而,暴力影视作为一个模仿对象,它只是让坏孩子们的攻击行为看起来更“酷”,并不能带来攻击冲动本身。文革的时候没有什么暴力影视和游戏,校园暴力却同样存在。并且,至今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暴力影视和游戏激发了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国外研究认为暴力内容的社会恶果是使得受众对暴力的容忍度增加,但它并不是暴力行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触一定的暴力内容,反而使得攻击倾向有所下降,因为他的攻击欲望被发泄掉了。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应当说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缺失。暴力事件行为的发生背景,是由于学生人道主义和平等意识的缺失。在他们受到的教育中,他们不知道人的权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校园暴力就是属于这种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当个人对抗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聚众来强化自己的势力。由于没有平等待人的意识,就有出现一种想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心理。羞辱、侮辱、凌辱他人都是这种心理使然,用暴力使人屈服,用凌辱来矮化他人的人格。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试想,现实中,我们哪一个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为中心,哪一所学校不是以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为目标。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无节制的索取和要求,养成了他们在家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家庭其他成员都得围着他转;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会导致他们人格上的缺陷。长期以往,桀骜不驯、专横跋扈的个性就会在孩子的身上滋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终身隐患。

国外的研究和中国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具备民主和平等的校园风气,校园暴力就会大大减少,因为民主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让他们像一群居住在小区里的业主,而不是监狱里的囚徒,而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制造一个民主和参与性强的校园管理环境。因为,无论发生何种校园暴力,学校无疑都是第一责任方,而班主任更是第一责任人。教师是下一代的守护人,并给予他们关于人格成长的教育,这是各个国家都将这个职业特殊化的真正原因。只有建立起平等意识和学生人道主义,校园暴力才有可能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5
校园从来都是令人愤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来,有不少校园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各种门派层出不穷。越来越猖獗的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愤怒!近日,频频出现在校园内外的事件,简直让我们触目惊心!

事例一:4月8日,长春某高三女生,因为回头多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顿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实验中学某班几十名学生集体跪在**********场上,有说是班主任罚跪,有说是自愿班长带领自愿下跪。

事例三:5月18日傍晚,云南省普洱孟连县发生了一起8名女生结伙对一名女同学进行殴打、侮辱的“校园事件”。

近日,又出现一个穿布鞋的女生,被几个同学堵在楼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扇耳光和推搡。

我想问,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会变得如此缺乏理智,会变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长的纵容,还是虚拟网络的危害?我想,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这些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了。究竟是谁的过错,我们先不用去追究这些。因为无论是有意看也好,还是无意瞧也罢;无论是班主任罚跪,还是学生自愿;无论是有家庭背景也好,还是没有家庭背景也好;无论是鞋子丢失也好,还是被偷也罢。作为家庭和学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无论与同学之间发生什么纠葛,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到与人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接受一切事物,去处理各种问题。一旦遇到过错或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错误,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错治错,以罚代法,最终导致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

对类似这样的校园事件,许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出于“对家长负责”的心态,教师们往往对具体的人身伤害,比如可见的伤痕,红肿,流血比较敏感,而正因为教师们对可见伤害的片面重视,学生们会选择进行不可见伤害,最常见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轻轻打耳光,而教师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种伤害的严重性。施虐的孩子发现,只要自己造成的伤害不是可见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学生被殴打和侮辱以后,教师对打人者只是加以训斥,对受伤者积极治疗,可是,他的工作仅此而已吗?那个打人者成了学生当中那个出尽风头的人物,而对挨打的人来说,这个懦弱的形象将一直伴随着他。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受害者在集体活动中出风头,拥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这一次被打的阴影,并且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对方也是不好惹的”。就拿龙湖一中校长乔栓柱对媒体公开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说:这件事情学校知道后,考虑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公开处理。而是对几个打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她们向被打的那个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谅了她们。这种不得体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在纵容伤害她们,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有人说,学生们的行为,是当今学校通过“淘汰教育”的模式引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将本应是普及的教育变成了选优教育和淘汰教育,这种教育的后果就是了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了和攻击倾向,其实这种模式仍然只能解释国外的偶发式,情绪性的校园,无法解释发生在中国广大校园里的事件。

还有人说,孩子们的行为,都来自对影视和游戏中情节的模仿。然而,影视作为一个模仿对象,它只是让坏孩子们的攻击行为看起来更“酷”,并不能带来攻击冲动本身。的时候没有什么影视和游戏,校园却同样存在。并且,至今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影视和游戏激发了青少年的行为,国外研究认为内容的社会恶果是使得受众对的容度增加,但它并不是行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触一定的内容,反而使得攻击倾向有所下降,因为他的攻击欲望被发泄掉了。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事件产生的原因,应当说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缺失。事件行为的发生背景,是由于学生人道主义和平等意识的缺失。在他们受到的教育中,他们不知道人的权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校园就是属于这种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当个人对抗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聚众来强化自己的势力。由于没有平等待人的意识,就有出现一种想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心理。羞辱、侮辱、他人都是这种心理使然,用使人屈服,用来矮化他人的人格。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试想,现实中,我们哪一个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为中心,哪一所学校不是以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为目标。下去,对孩子的无节制的索取和要求,养成了他们在家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家庭其他成员都得围着他转;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会导致他们人格上的缺陷。以往,桀骜不驯、专横跋扈的个性就会在孩子的身上滋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终身隐患。

国外的研究和中国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具备和平等的校园风气,校园就会大大减少,因为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让他们像一居住在小区里的业主,而不是监狱里的囚徒,而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一个和参与性强的校园管理环境。因为,无论发生何种校园,学校无疑都是第一责任方,而班主任更是第一责任人。教师是下一代的守护人,并给予他们关于人格成长的教育,这是各个国家都将这个职业特殊化的真正原因。只有建立起平等意识和学生人道主义,校园才有可能结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2
校园从来都是令人愤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来,有不少校园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各种门派层出不穷。越来越猖獗的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愤怒!近日,频频出现在校园内外的事件,简直让我们触目惊心!

事例一:4月8日,长春某高三女生,因为回头多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顿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实验中学某班几十名学生集体跪在**********场上,有说是班主任罚跪,有说是自愿班长带领自愿下跪。

事例三:5月18日傍晚,云南省普洱孟连县发生了一起8名女生结伙对一名女同学进行殴打、侮辱的“校园事件”。

近日,又出现一个穿布鞋的女生,被几个同学堵在楼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扇耳光和推搡。

我想问,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会变得如此缺乏理智,会变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长的纵容,还是虚拟网络的危害?我想,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这些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了。究竟是谁的过错,我们先不用去追究这些。因为无论是有意看也好,还是无意瞧也罢;无论是班主任罚跪,还是学生自愿;无论是有家庭背景也好,还是没有家庭背景也好;无论是鞋子丢失也好,还是被偷也罢。作为家庭和学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无论与同学之间发生什么纠葛,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到与人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接受一切事物,去处理各种问题。一旦遇到过错或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错误,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错治错,以罚代法,最终导致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

对类似这样的校园事件,许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出于“对家长负责”的心态,教师们往往对具体的人身伤害,比如可见的伤痕,红肿,流血比较敏感,而正因为教师们对可见伤害的片面重视,学生们会选择进行不可见伤害,最常见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轻轻打耳光,而教师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种伤害的严重性。施虐的孩子发现,只要自己造成的伤害不是可见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学生被殴打和侮辱以后,教师对打人者只是加以训斥,对受伤者积极治疗,可是,他的工作仅此而已吗?那个打人者成了学生当中那个出尽风头的人物,而对挨打的人来说,这个懦弱的形象将一直伴随着他。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受害者在集体活动中出风头,拥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这一次被打的阴影,并且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对方也是不好惹的”。就拿龙湖一中校长乔栓柱对媒体公开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说:这件事情学校知道后,考虑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公开处理。而是对几个打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她们向被打的那个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谅了她们。这种不得体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在纵容伤害她们,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有人说,学生们的行为,是当今学校通过“淘汰教育”的模式引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将本应是普及的教育变成了选优教育和淘汰教育,这种教育的后果就是了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了和攻击倾向,其实这种模式仍然只能解释国外的偶发式,情绪性的校园,无法解释发生在中国广大校园里的事件。

还有人说,孩子们的行为,都来自对影视和游戏中情节的模仿。然而,影视作为一个模仿对象,它只是让坏孩子们的攻击行为看起来更“酷”,并不能带来攻击冲动本身。的时候没有什么影视和游戏,校园却同样存在。并且,至今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影视和游戏激发了青少年的行为,国外研究认为内容的社会恶果是使得受众对的容度增加,但它并不是行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触一定的内容,反而使得攻击倾向有所下降,因为他的攻击欲望被发泄掉了。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事件产生的原因,应当说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缺失。事件行为的发生背景,是由于学生人道主义和平等意识的缺失。在他们受到的教育中,他们不知道人的权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校园就是属于这种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当个人对抗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聚众来强化自己的势力。由于没有平等待人的意识,就有出现一种想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心理。羞辱、侮辱、他人都是这种心理使然,用使人屈服,用来矮化他人的人格。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试想,现实中,我们哪一个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为中心,哪一所学校不是以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为目标。下去,对孩子的无节制的索取和要求,养成了他们在家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家庭其他成员都得围着他转;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会导致他们人格上的缺陷。以往,桀骜不驯、专横跋扈的个性就会在孩子的身上滋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终身隐患。

国外的研究和中国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具备和平等的校园风气,校园就会大大减少,因为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让他们像一居住在小区里的业主,而不是监狱里的囚徒,而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一个和参与性强的校园管理环境。因为,无论发生何种校园,学校无疑都是第一责任方,而班主任更是第一责任人。教师是下一代的守护人,并给予他们关于人格成长的教育,这是各个国家都将这个职业特殊化的真正原因。只有建立起平等意识和学生人道主义,校园才有可能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