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怎么样

想去旅游,环境好不好
学生有优惠吗
东钱湖跟它比哪个好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鄞县东郊的太白山麓,距宁波28公里,面积707公顷,是我国最早建立的3个森林公园之一。公园以寺庙、森林、奇石、怪洞、云海、晚霞著称,形成古刹、丛林两大特色,既是游览胜地,也是植物生态学的科普教育基地。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景点
  天童名胜三关

  森林公园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古迹结合,形成了天童三关十景。三关,即万松关、铁蛇关、清关。十景为深径回松、凤岗修竹、玲珑天凿、太白云生、清关喷雪、双池印景、西涧分钟、东谷秋红、平台铺月、南山晚翠。
  万松关:自少白岭脚起,到天童寺门前,青松夹道,绵延十余里。
  铁蛇关:即少白岭,这里有座“五佛镇蟒”,传说唐代会昌年间,天童寺高僧心镜禅师用此塔镇毒蟒。
  清关:天童寺外万工池畔的一座桥,有“清关喷雪”景观。

  天童名胜十景
  深径回松
  旧时自小白岭起古松夹道,宋王安石有“二十里松影若城”称。俗称万松关。小白岭上建五佛镇蟒塔,传说有铁蛇作祟,佛以石馒头诱之,镇于塔下,俗称铁蛇关。今岭上偶可拾得石馒头,珠冠形,径约20厘米,外层白色,内为褚色物质,如馅。今岭上塔犹存,重植古松径一条,约10公里,有伏虎亭、古山门和景倩亭隐于松涛间。深径两侧,世称千年云松。
  凤岗修竹
  寺东有青凤岗,山脚幽径,凤尾修竹婆娑蔽空,传说曾有凤来仪,乃名。盛夏涉此,清凉沁人。
  西涧分钟
  寺西有涧,又称罗汉沟,苔滑林深,流水淙淙,有千年古藤钩挂两岸,称罗汉藤。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夜阑人静,梵钟鸣响,越涧至灵珑岩,有回声反传,似两岸各鸣钟声,地以涧分。
  双池印景
  寺有内外万工池,旧为放生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碧瓦朱檐倒映池中,有入桂宫之佳趣,传说曾有观音现世于玲珑岩,为双池倒映,平添一层神奇色彩。
  清关喷雪
  清关桥引双池水,溪流横溢,瀑布飞溅,似雪喷涌,遂成胜景。传说有青蛇盘亘,与万松、铁蛇合称天童三关。
  玲珑天凿
  玲珑岩为太白支脉,岩壁危立千仞,奇石嶙峋,古木葱茏,王安石游天童时于此听猿啼。由寺西循径而上,过六角亭、贞寿桥、甲寿泉、甲寿坊到盘陀石,扶醉步百级,即到玲珑岩,上有观音洞水月亭。
  东谷秋红
  太白山东谷旧时枫林向晚,至深秋,叶红如血,壅塞山谷,似霞似荼。四周青山中,裹挟红枫,景色如画。
  太白生云
  寺旁太白山为鄞东第一高峰,晨昏岚霭缭绕;阴雨云雾如蒸,清风拂云,穿壑出岫,犹如青峰吐云,有漫舞鲛绡之姿。
  南山晚翠
  古山门前,有南山如屏,晴日黄昏,夕阳映照,翠色愈浓,其时游人乘兴而归,意外又见一景,别有一番滋味。
  平台铺月
  寺内藏经阁前有石砌晒经台,开阔平坦,宛如玉台,浩月临空,青光铺地,其实四围重山迭屋厚重如寮,满台银辉则突兀光明,幽境中别具一番圣洁。此外,唐代的狮子柏,明代的罗汉藤,似从天而降的觉磐石都各具特色,天趣自成,为名刹增添古色天声。

  十景中以玲珑天凿最为著名。“洞天东诸峰,太白最居上,其中玲珑岩,小有洞天旷。”(全祖望诗)。从寺右石砌步道进天童森林公园石牌楼,循石砌山径拾级而上,沿途有听涛亭、玲珑洞、玲珑岩、甲寿泉、甲寿坊、磐陀石、悟心洞、飞来峰、拜经台、善财洞、观音洞等景点,数步一景,峰回路转,步步升高。玲珑天凿洞奇、石怪、峰险、玲珑精巧,宛若天成,山坡上浓绿锁幽,林木葱郁,藤蕨遍生。登上飞来峰可鸟瞰东南群峰及天童寺全貌。石阶尽处,攀岩可上太白峰顶,观看天童森林公园苍山如海的大自然景观。此处是天童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发育最成熟的地段,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和科普教学场所。
  深径回松为入寺松径,从“优虎亭”至“景倩亭”,全长1.5公里。高大参天的千年古松,故有“一路寻幽数碧峰,林荫路转忽闻钟。到来坐听涛声壮,半是溪流半是松。”古诗赞誉。

  门市价: 20元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即东经121°34′,北纬28°52′,是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潟湖。东钱湖作为海迹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东钱湖全湖可分为三个部分:西湖以师姑山、笠大山为界,称"谷子湖";东北以湖里为界,称“梅湖”,此湖已于1961年废湖,建立梅湖农场,其余湖面称为宁波东钱湖“外湖”,外湖自1976年建成湖塘边后,又分为南、北二部分。三者合起来统称为“东钱湖”。东钱湖周围山并列、秀峰峥嵘,千姿百态;它的东南方雄峙着福泉山,西北方横亘着月波山;东北方则围以龙蜷山和梨花山,前对白云后忱目塔,陶公山巍峨地虎踞其北,百步尖屹立于遇,二灵与霞屿遥对,大慈共隐学相望。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三峡溪倾于东,泉月溪灌于西,郭童溪流于北,象坎溪注于南,其余如上水、下水、韩岭、青山、黄菊、紫场,大慈等溪 ,纵横贯注,汇成烟波浩淼的东钱湖。因而素有“西子风光,太湖气魄”之称。
  宁波东钱湖东钱湖又是宁波重要的水利工程。环湖有七堰九塘其布四周。七堰是:钱堰、梅湖堰(废)、粟木堰(废)、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九塘为梅湖塘、梅湖堰塘、粟木塘、莫枝堰塘、大堰塘、平水塘、钱堰塘、方家塘、高湫塘。东钱湖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374毫米,最低气温零下8.3°C,最高气温38.5°C,年平均所温为16.2°C。由于湖水调节气温,既宜于农业精耕细作,旱涝保收,也利于航运和消暑避寒。东钱湖水灌溉鄞县、奉化、镇海八个乡五十余万顷农田,使环湖农田岁岁丰登。宁波过去有句俗话:“田要东乡,儿要亲生”。东乡的田,年年高产,靠的就是东钱湖水 。而且,宁波市区大部分食用水也赖此湖供给。

  钱湖十景
  陶公钓矶
  陶公半岛横亘湖心,远眺似伏牛饮湖,别称伏牛山。山巅松柏浓郁,涧麓民居云集。民间有越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垂钓于此之说。范蠡一名陶朱公,后人因此改名为陶公山。旧说牛头渚曾为范蠡垂钓处,遂名“陶公钓矶”。南宋宝庆三年(1227),知府胡榘浚湖后在此筑烟波馆、天镜各一,今均废。
  余相书楼
  湖北月波山麓有平畴濒水,山竹岸柳掩余相书楼映成趣,临涧听空山鸟语,登高眺两湖烟波,堪称钱湖眉眼之地。 宋淳熙五年(1178),史浩建月波寺于此,并垒石为岩筑成石窟“补陀洞天”。明万历元年(1573),余有丁在月波寺废址四围划田百亩,筑五柳庄,神宗御书“名山洞府”以赠。余搜罗天下园林之胜,择其精要而用,一竹一树皆独具匠心。因感陶渊明《归去来辞》,庄园内楼榭亭居均以辞意名。余有丁官至礼部书,授文渊阁大学士,晚年在此读书自娱,其庄园遂以“余相书楼”传世。庄园书楼今已荡然无存,其地今改为海军疗养院,然声名依旧。
  霞屿锁岚
  东钱湖岸线曲折,湖心常孤悬绿洲,以霞屿、烟屿夺目。霞屿遥对陶公,背依福泉峻岭,山岚积郁,水气弥朦,远眺孤屿锁雾,强钤中流。宋开庆元年(1259)前后,资政殿大学士史岩之在岛上凿石窟“补陀洞天”,并在其旁筑霞屿寺,其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0)废,宣德八年(1433)重建,清末又废。石窟也于此前后淤塞荒废。1976年浚湖时被发掘面世,石洞为东西向隧道,长40米,高宽均约3米,中有石窟,成洞中之洞,洞龛内镂有石佛、石龙。
  二灵夕照
  二灵半岛突兀于湖东,取山灵水灵而名。“东钱湖之名山水不可以一二数,而二灵为最奇”。(元戴良《二灵山房记》)其地有奔马饮江,游龙赴壑之势,湖山景观独尊二灵。宋初,钱文王命韶国师在山上建七层石塔一座,山下有金兰庵,宋熙宁末(1080前后),左正言陈禾筑二灵山房读书于此。后知和禅师将其改为二灵禅院,宣和间(1119-1125)重修塔院,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火,绍兴间重修。明太祖赐住山诗13首。 永乐间寺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清末又废。今已修复。宋塔俯临清波,每当夕阳西薄,湖面塔影横斜,为二灵最美之时。
  芦汀宿雁
  谷子湖有小岛称瓜屿,一堤连岸。宋端平间(1234-1236)上建岳鄂王庙,后屡芦汀宿雁废屡建。庙旁沙洲旧时芦苇连片,秋深鱼肥、北雁南飞时,有古槐倚风,哀鸿陈空,更显萧瑟气象。1990年,东钱湖风景名胜区开发基金会集资17万元,将岳庙及庙内十余帧清代匾额修缮一新。
  白石仙枰
  白石山为东钱湖北高峰,玲珑峭拨,状貌清奇。上有大石平坡,广约六址平方米,传说有两仙姑在上弈棋,为牧童窥见,才把天机识破,故事传遍。乃名其石为仙枰。
  百步耸翠
  湖西南群峰间有山兀立陡峭,称百步尖,因其状似宝剑,有传说谓能以百步上山尖者,可得一宝剑,故又名百步剑。昔人有“众山俱绕膝,高鸟仅翔腰”形容其高峻。清咸丰未年(1861)太平军在此作寨,今留有古城寨基数座。
  上林晓钟
  福泉诸溪以上、下水著名。缘上水溪行,有桃林夹岸,幽谷处有小村横街,北宋乾德间(963-968)建寿宁禅院。南宋丞相史浩在其旁甃石百余丈,宛若天成,称“假岩”。清康熙间(1662-1722)僧超济重构佛殿,更名上林寺。每当晓钟敲响,涧谷共鸣,愈显空山清幽。
  双虹落彩
  东北部梅湖未湮时,自成格局。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利用浚湖淤泥,在邵家山至杨家山间筑成分湖长堤称五里塘,塘宽七八米,首尾各建石拱桥一座,东为下虹桥,西称上虹桥。暮春初夏,雷雨过后,上悬虹霓,下伏弓桥,故取李白“两水夹明镜,双虹落彩桥”诗意,名其景为双虹落彩。

  门票:35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