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出自哪本书啊?

如题所述

自相矛盾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此文主要说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在韩非逝世后,由后人辑集而成的。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

自相矛盾的寓言道理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自相矛盾带来的启示是,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1
《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