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从哪些方面帮孩子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如题所述

      从各种新闻和消息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受到伤害的恶性事件,为了防止这些我们悲剧反复发生,作为家长就要意识到自己责任的艰巨,扛起大旗,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又应该如何做呢?

【1】关注孩子的日常读物

   给孩子购入一些真正利于成长的优秀读物。近期最让人震惊的事件,莫过于儿童读物频频爆雷,甚至这之中还包含教材。根本不适合孩子看到的插图、言论,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书本里,而且还是热卖的书籍,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在愤怒之余,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不要盲目跟风购买这些读物,买来就丢给孩子自己看,这是大错特错的,要提前用成年人的视角审读一遍,才能放心交给孩子阅读。

【2】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青春期萌动、叛逆期的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很有必要。孩子认知还没有形成,很容易被身边的人带跑偏。这时候就要在日程生活中教育孩子如何分辨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循循善诱让孩子自己能够慎重交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小时候,我最好的朋友喜欢偷东西,还经常怂恿我一起去。我因为胆子小犹豫了很久,家长看出了我每天心事重重,询问之下我说了这件事,父母严厉地告诉我这是不对的。在父母的建议下,我跟小伙伴绝交了,非常庆幸小时候做了这个决定,据说前不久他和一个同伙都被绳之以法了。可以看出教会孩子如何交友,也是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一课。

【3】安全教育

    给孩子配一个电话手表,或者其他能用于通话的设备。教孩子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如何阐述自己的情况、基本信息、什么样的情况属于紧急事件、什么人不能轻易相信、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容易引发危险、人多的公共场合应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这些都是要给孩子上的基础课,安全教育永远不嫌多,不要发生了悲剧事件才追悔莫及,那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4】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抑郁屡见不鲜,心理健康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个层面。孩子年纪小,很多事情不能自洽,加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表明家长就要多跟孩子沟通、疏导,多关注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5】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是很重要的,讳莫如深只会让坏人有机可乘。大大方方的告诉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这才是一个睿智的家长应该做的。

   对于教育孩子一头雾水的新手爸妈,建议多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会对各种教育问题豁然开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家长该从哪些方面帮孩子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一、 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

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一个电话手表,或是让自己的孩子记住家长的名字及联系方式。当自己和爸爸妈妈走散,或是有紧急的情况的时候,能够有途径找到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教孩子区分自己能够信任的人,比如警察叔叔,学校的老师等,其余的陌生人一律不能相信。

对于较大的孩子,已经具备区分是非的能力,但是自己还没有独立,又有自尊心作祟,所以遇到对自己不利事情很难和家长开口。但是事情一旦被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反而成了家长首先责难的对象,在家庭中得不到支持,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二、 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做到:防火、防水、防气、防盗

2.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做到:

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

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

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

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面对歹徒行凶,青少年怎么办

①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②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

③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

④事后报案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三、 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法律是未成年人最有力的武器,所以家长在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技巧同时,也要适当的教给孩子一定的法律常识。遇到危险、或是霸凌,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而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怕被别人指指点点。不敢把事情说出来,忍气吞声,这样对孩子造成的二次伤害会更影响孩子未来。

我们相信,相较于家长眼中的“丑事”,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开心幸福。而让家长更放心,孩子更安全的方法只能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即便是没有保护好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也希望孩子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成长的经验,而不仅仅是付出了代价。

第2个回答  2022-06-01

在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时,需要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特点,以其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培养。教师除了在幼儿园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可以提醒家长这样做:

01创设安全生活环境,做好安全规则培养。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要为孩子创设安全生活环境,提供必要保护措施外。还需要在孩子盲目探索之前,给孩子做好安全规则的培养。比如哪些地方是不能乱碰的,哪些地方会很容易受伤,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言传身教给孩子。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安全。

比如孩子在家里因地上有水摔倒了,我们当然可以尽可能做到不让家里地上有水。但我们没法要求外面的环境和家里一样安全。 因此,如果家里拖地或者水洒到地上,家长除了立即处理掉地面水渍之外,还需要花些心思和时间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判断地上有没有水。

0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同时,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安全小常识”:·穿衣小常识——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在不同温度下穿多少衣服最合适,并记录下来。饮食小常识——吃哪些食物能让我们骨骼强壮?吃哪些食物能让我们不变成“小胖胖”?和孩子一起总结健康饮食小常识,让孩子知道怎样的饮食才是保护身体、对身体有益的。

运动小常识——运动时,穿什么衣服舒服又安全?穿什么鞋子最能保护自己?穿戴哪些物品会造成安全隐患?有哪些危险动作,是千万不能做的?·人际交往小常识——遇到陌生人搭讪时,怎么办?当陌生人拿出玩具、零食给小朋友时,怎么办?可以通过“模拟现场”的方式,让孩子亲身体验“遇到陌生人”的情境,从而知道“面对陌生人,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自己”。

0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保护孩子的关键,是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可靠的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在美国,幼儿园老师会通过不同形式向幼儿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比如,教玩“NAP”游戏(N是指名字,A是指家庭地址,P是指电话号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和家长电话;教孩子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打报警电话,学会回答“有什么紧急情况?”“你的名字叫什么?现在哪里?”等问题。

第3个回答  2022-06-01

安全意识不可少,外人不要跟着跑,好吃好喝纯诱饵,熟人老师有界限。三个方面家长帮孩子建立较为长久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意识提醒。包括人身安全,如防范井盖、玻璃马路等等可能有的意外,不断提醒,贯彻日常。最好带他们看相关视频,意识上警告,思想上强化。把可能想到的都想到,给孩子建立起只有自我才能够好保护自己的观念,凡事不要依赖,主动回避风险。

二是行为演练。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意外演练,把一个西红柿从高处坠下,观看井盖下孩子冲走的视频,树下站着被雷击的电影,被狗咬的电视等等,都是很生动的教育教材,孩子自然潜移默化,贯彻到行动中。

三是生活中区别信任人群,从书本和媒体资料中找到一手素材教育孩子。父母邻居虽然可信任,但是有些个例,校内同学和老师如果作出出格的事情孩子要敏感,要提前告知那些是正常同学玩笑,那些是老师可能的歧视,区分好界限,给孩子想出十条半天他可以参考的标准,越具体越好。

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

第4个回答  2022-06-01

学校和家长一直以来都在给孩子传授各种学习知识,但最需要教给孩子的其实应该是如何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中保护个人安危的的最基本能力,只有教会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自身安全,才能让孩子健康顺利的长大。

为了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保证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家长应该坚持从孩子还尚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家长该如何有效培的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孩子年龄还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对于哪些是能做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没有界限,甚至因为无知没有常识,去挑战一些极度危险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家长作为有足够丰富的生活和人生经验的人,应该时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来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和增长孩子的见识,比如在日常看电视的时候,给孩子看一些因为不懂得自我保护而导致受伤害的案例或是社会新闻等,让孩子清楚的意识到这个社会是存在很多风险的,进而向孩子普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让孩子学会拒绝,建立界限意识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认识自己的身体,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科普生理知识,教孩子学会尊重保护自己的身体。孩子需要知道身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别人是不可以在没经过自己的同意下随意触碰的,任何让自己感受到不舒适的肢体接触,都是可以拒绝的,哪怕对方是你特别熟悉的朋友、邻居、亲戚等。让孩子懂得对人讲礼貌和保持自己的界限并不冲突。

家长在教育孩子尊重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其他人的界限,不要侵犯到其他人的权力和底线。

三、教育问题上家长要多和老师交流互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大部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都是由家长完成的,但是当孩子还处在幼儿阶段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同时给孩子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达到家校的双重培养,还能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

家长要和老师及时沟通孩子在从学校的各种情况,把握孩子的实时动态,在家要让孩子熟记大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长的办公地点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要寻找一个显眼的目标物及时告知家长,日常也要告诉孩子自救的具体方法,万一碰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逃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长大,这就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还有精力去对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