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章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2
荀子第一·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第2个回答  2010-07-31
d

首页>人文知识>中华古籍>劝学

荀子第一·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莫些生僻字用常见通假字代替。〖〗表校补。【】表校正。)

--------------------------------------------------------------------------------
第3个回答  2010-07-23
《荀子》、《颜氏家训》
第4个回答  2010-07-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