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的名人有哪些?

如题所述

周素园 (1879 — 1958)
周素园,原名周增艺,又名培艺,别字树元,澍元,贵州毕节人, 1879 年 3 月7日生。前清贡生,年轻时立志改良政治,寻找救国之策。 1907 年在贵州创办第一份日报《黔报》,讥切社会黑暗,宣传民主思想,宣传爱国主义,反对列强瓜分中国,唤起民众,推行政治改革;同年与张百麟、钟昌祚等发起建立贵州自治学社,从事反清活动。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 1911 年11月4日任大汉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滇军入黔后,流亡在外。1916年后,又先后任北京稽勋局调查员,参政院秘书,西北边防军司令部 ( 后改为西北筹边使公署 ) 秘书。 1921 年回到贵州,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长,次年 5 月任定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1921年8 月转任贵州省政务厅厅长兼省府秘书长。 1924 年任川黔边防督办公署秘书长。 1925 年回毕节,此后 10 年,不再参与政治,闭门读书,遍读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认真研究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

林青1911---1935
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13岁到一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此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1933年出狱后返回家乡毕节,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 林青在毕节的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而有成效。他将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宣传革命的群众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文艺的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林青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的仇视。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闻讯后立即奔赴遵义。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会见了林青。林青向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李维汉代表中央肯定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并指示由林青等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不久,贵州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工作搞到敌人的军用地图和密电码本,交给了中央特派员潘汉年,为红军长征做出了贡献。同时,林青又将从遵义带回的红军战报秘密传阅,并利用刊物宣传红军、宣传抗日。 同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妄图彻底破坏贵州地下党组织,被林青坚决拒绝。敌人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和死亡威胁,妄图撬开他的嘴。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 1935年9月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行刑前,林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凶残的敌人为阻止他,竟然用刺刀刺进他的口中……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余泽江,笔名詹育,蒙古族,毕节市燕子口大田村人。1949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放过牛,种过地,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营职军官转业地方。
2000年,当选为毕节市政协秘书长。长期以来,泽江虽身在官场,却心系文章,除搞好本职工作外,还一直坚持写作。2001年,被《人民文学》杂志社聘为专栏作家;2003年,又被该社聘任驻外工作部贵州站站长;2004年,他当选为中华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参加主持编纂续修中华余姓族谱1-12卷,主持编修了中华余姓族谱毕节卷;是年,被选为中华蒙古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阿鲁阿卓
彝族,贵州省毕节市人。总政歌舞团青年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最高奖“金钟奖”通俗唱法金奖、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得主。

余若瑔(1870--1934) 字达父,彝族,毕节县人。少时天资聪 颖,勤奋读书。及长,与周素园同受业于本县进士葛子惠门下,学业大进。1906年春东渡日本留学,考入日本江户和佛山大学攻读法政。时值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遂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赴贵阳与素园会晤。贵州光复后,被选为立法院议员。唐继尧与宪政党等旧势力密谋改立法院为参议会后,将余若瑔除名。若瑔被迫离省,颠沛于外,与平刚、周素园等在京聚晤,揭露黔省政变情况,呼吁伸张正义。后在北京开设律师事务所,兼任法学校教员。数年后返回故里,闭门隐居,潜心诗文,从事著述。因兵匪频繁,乃携眷至贵阳。经周素园推荐,任省审判厅刑庭庭长。民国23年(1934),王家烈任贵州省主席时,聘其为名誉顾问,不久即病殁于贵阳寄寓。其灵柩葬于毕节县大屯乡白泥塘,周素园为其墓碑撰文。若瑔是有名的彝族诗人、学者和法律学家,饱学经史,通晓汉语、彝语和日语,其主要著述有《 雅堂诗集》、《罂石精舍文集》、《蠖盒拾尘录》、《且兰考》、《且兰野史》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