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的月相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春节:正月初一,月相是新月。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

端午节:五月初五,月相是蛾眉月。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

重阳节:九月初九,月相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能看见一半。

中秋:八月十五,月相是满月。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扩展资料

月相识别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四大节日,由于处于农历不同的时间段,所以以月相定周期的农历,在月相表现形式上也就不同,区分如下:

春节:正月初一 新月(基本上是看不见的)
端午节:五月初五 蛾眉月(很细的一条)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上弦月 (能清晰的看到弯月亮)
中秋:八月十五 满月(圆圆的月亮。有部分地区,十六月亮才正圆,十五有一道灰色边)
第2个回答  2019-08-22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月相是“新月”,也叫做“朔月”;端午节:五月初五,月相是蛾眉月;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月相接近于“上弦月”;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月相是“满月”,或称之为“望月”;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
第3个回答  2006-12-12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上面的有些错误
第4个回答  2019-08-14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月相是“新月”,也叫做“朔月”;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月相接近于“上弦月”;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月相是“满月”,或称之为“望月”;端午节在初五,我们可以看到一钩弯月,称为“娥眉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