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应具备以下三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民法总则》规定,年满十八周岁是成年人,而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指当事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

3、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公共利益。

扩展资料

1、无效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为一独立的概念,并且其实质为合法行为,但在实际中,民事行为不必然合法,因此,我国民法创制了上一位阶的概念:民事行为。

下列为无效民事行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民事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指定代理人的追认,在未追认期间效力待定。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其中,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确定无效,损害个人利益的行为为可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2、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下列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2)显失公平的

另外,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期限,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届满时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法律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3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相关阅读: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内容摘要] 私法自治是私法的最高原则。私法得以自治的基础在于其具有内在的民事法律行为调整机制。正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在调整机制,保障了私法得以自治。未来民法典应以私法自治为基础建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关键词]私法自治 民……[更多] 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源头考——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质疑 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源头考——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质疑 为在理论上彻底否定《民法通则》所采取的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我们曾对该种观点的历史源流作过一些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该种观点并非出于传统民法理论(注:参见拙文:《论法律行为的……[更多]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从法律行为的定义可知,虽然存在是否附加合法性特征的争议,法律行为乃本质上是一种法律上表现的意效行为。所谓意效行为,即如德国学者拉伦茨所说:法律行为之所以能产生法律效力,不仅仅是因为法律确认如此,而首先是因为实施法律行……[更多]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内容提要]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的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关系,或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除为了公共利益之维护,国家应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社会的主动性干预,而着重以为市民社会提供被动性救济途径并以此……[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内容摘要」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包括合同的解释、遗嘱的解释等,其差异性大于共通性,制定民法典时统一地规定法律行为解释的意义不大,应分别规定。遗嘱解释应奉行意思主义,合同解释亦非全然表示主义。现行合同法未体现“误载不害……[更多]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内容提要]: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笔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诚信原则在现代民法和传统民法的法律表达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二者在现代民法中之不可分离性。笔者探讨了诚信原则的含义……[更多]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的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以意思表示为根本要素的合法行为。而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旨在引起法律效果之意思的实现,在于法律制度以承认该意思方式而于法律世界……[更多]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是客观权利义务向主观权利义务跨越的桥梁;是法制度向法现实转化的接口。民事法律行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人们应……[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区别论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区别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应同一还是区分,实际上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应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的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关系到能否如实反映民事法律行为要件的客观规律。 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的内……[更多] 论“民事法律行为”命名的谬误 论“民事法律行为”命名的谬误近来,因民法典编纂引起的学术争议纷纷而起,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一部法典编纂,如同一面镜子,它既能反映出我们的法学成果和学术水平,也能暴露出我们法学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正是长期以来一直使许多学者……[更多]
第2个回答  2015-05-19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既然能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就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以自己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另外,行为人还必须是有权实施该项民事法律行为的人。
  2、意思表示真实。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这就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如果不是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为的民事行为,其效力当然就是无效的。意思表示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二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自愿的。
  3、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要求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其内容必须合法,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为本身必须是合法的;二是标的物也必须是合法的。
  以上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三个条件,也就是构成其有效的三个要件,分别叫做主体资格要件,意思表示真实要件和内容合法要件。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并不是有效要件之一。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第3个回答  2015-05-13
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既然能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就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以自己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另外,行为人还必须是有权实施该项民事法律行为的人。
  2、意思表示真实。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这就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如果不是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为的民事行为,其效力当然就是无效的。意思表示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二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自愿的。
  3、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要求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其内容必须合法,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为本身必须是合法的;二是标的物也必须是合法的。
  以上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三个条件,也就是构成其有效的三个要件,分别叫做主体资格要件,意思表示真实要件和内容合法要件。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并不是有效要件之一。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第4个回答  2015-05-23
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既然能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就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以自己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另外,行为人还必须是有权实施该项民事法律行为的人。
2、意思表示真实。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这就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如果不是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为的民事行为,其效力当然就是无效的。意思表示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二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自愿的。
3、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要求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其内容必须合法,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为本身必须是合法的;二是标的物也必须是合法的。
以上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三个条件,也就是构成其有效的三个要件,分别叫做主体资格要件,意思表示真实要件和内容合法要件。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并不是有效要件之一。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