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禹步的传说、历史与详细资料?

如题所述

禹步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认为以此步态祷神,可遣神召灵,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士行气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气、驱邪。禹步之名,来源较古。《尸子》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太平御览·皇王部》引作“窥”——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①西汉扬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轨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②表明禹步最早为巫祝采用。道教承袭此术,作《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以申明之,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③称此术为夏禹所创,自是依托,无非为了托之古远以神其术而已。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引《遁甲中经》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
  ④其《仙药》篇又记禹步法曰:“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⑤《云笈七签》卷六十一《服五方灵气法》记服气时所行之禹步,云:“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阴阳之会也。
  ⑥《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又记以禹步配合服气灭三尸,其法为:闭气,先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并右足,为三步。
  ⑦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说,自夏禹创禹步以来,后人“推演百端”,“触类长之,便成九十余条种,举足不同,咒颂各异。”
  ⑧南宋后诸符箓派多以内炼配合符法,施行禹步时,亦强调配合内气。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三五步罡品》云:“夫步罡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九步象九灵万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蹑履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8
大禹简介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编辑本段生平传说
  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 功劳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 “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帝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年一百岁。
编辑本段大禹其人
  贡献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参《论语�6�1泰伯篇》
  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长开庆功大会,赐给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丰功伟绩。当舜年老时,众人一致推举禹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
  禹接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禹还有组织的对不听教化多次叛乱的苗族进行征伐,打败了苗军,打死了三苗酋长,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太平御览卷823引《随巢子》)。舜死后,禹守孝三年,仍按传统的禅让制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记�6�1夏本纪》)禹于是再即天子位。
  分九州
  禹为了巩固夏王朝,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进行管理,他还“南省方,济于江”(《淮南子�6�1精神训》),到南方巡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约请诸侯相会。禹为纪念这次盛会,把各方诸侯部落酋长们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成为夏王朝之象征。
  威严
  禹在巩固夏王朝统治过程中,还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传说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他所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就被称为夏。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阶级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2个回答  2014-02-18
禹步的原型是曲足而舞,亦即所谓商羊舞,焚巫求雨的习俗也源于此舞。这种舞蹈实际上就是“踏歌”,因为人们常于祈雨仪式上跳此舞,这种舞因而就获得了祈雨救旱或祈晴祛潦乃至于征神役鬼的魔力,并困此被称为禹步。因此,大禹治水神话的原型,不过是远古农耕时代季春雩祭仪式上,负责农田田间水利的司空之官舞蹈求雨并教民疏沟渠治水利之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