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 谁能料到春秋五霸中最先成为霸主的齐桓公最后竟是活活饿死的。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即位后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在齐国实行全面改革,使得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充任盟主达40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盟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耍疏远易牙、竖刁等小人。但齐桓公没有这样做,仍然重用这些人。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重病,易牙、竖刁等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堵塞齐宫大门,并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迸人宫内。齐桓公病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齐恒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了蛆也元人收葬,其下场实在可怜。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到底是“蔡桓公”还是“齐桓公”? 蔡桓公,是春秋时蔡国(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第七代国君,公元前714——前695年在位。(他的封爵本是“侯”,“公”是对国君的泛称,所以《扁鹊见蔡桓公》下文都作“桓侯”。)扁鹊(秦越人)是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扁鹊因诊医秦武王病,被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查秦武王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因此,蔡桓公比扁鹊早二百多年,两人是不可能相会的。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与扁鹊是同时代人,相距仅几十年,他怎会闹出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笑话呢?原来,韩非在《喻老》篇里借这个虚构的事情(恰切地说,是把齐桓公换成蔡桓公)来说明老子的“图难于其易”的道理。擅长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的一大特色。因此,《扁鹊见蔡桓公》不是真实的故事,而是寓言。 然而扁鹊确实给一个齐桓公看过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记载,内容文字与《韩非子·喻老》篇中的“扁鹊见蔡桓公”基本相同。历史上两个齐桓公,扁鹊到底是给哪个齐桓公看病?一个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强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比扁鹊也早二百来年,扁鹊是决不会给他治病的。另一个是战国时的齐桓公(桓公午)。那时齐国掌权的大夫有五家,就数田成子(也叫陈成子,因为古代“田”字与“陈”字可以通用)势力最大。他收买人心,发展势力,消灭了其余四家大夫。到了田和做相国的时候,看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干脆把国君齐康公放逐到一个海岛上去了。整个齐国归了田和之后,他就要挟天王,依照“三晋”的例子封他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封田和为齐侯,就是田太公,历史上叫新齐国(也叫田齐)。田太公做了两年国君,死了。他的儿子田午即位,也叫齐桓公(与春秋时齐桓公小白称号相同)。这个齐桓公(桓公午)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扁鹊本是齐国人,桓公午第六年,扁鹊回到本国,给桓公午治病。可这位桓公午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结果死了。扁鹊是给这个齐桓公(桓公午)治病的。 弄清了这个问题后,我觉得,语文课本选《扁鹊见蔡桓公》应注明扁鹊与蔡桓公不是同时代人,这篇是寓言故事。我还觉得,节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给齐桓公看病的故事,加个题目叫《扁鹊见桓公午》,可省掉以上许多疑问和麻烦。
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30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齐桓公姜小白陵寝之豪华、随葬品之多,前文已作介绍。他的陵寝被人掘开之后,发现里面有殉葬者的骸骨,横七竖八地躺在地宫里。姜小白死于宫廷政变,被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奸贼禁闭在寝殿里活活饿死,死后数十天,直到腐尸上的蛆爬出室外,才被人发现。死得如此悲惨,仍要杀人殉葬,可见当时以活人殉葬,是不必不可少的丧葬礼制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