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字的议论文

如题所述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起早贪黑。鲁迅先生课桌上的“早”字,更是醒目。或许是日子久了,
“早”便成了中国人的潜意识:凡事要趁早。
做打算,要越早越好,未雨绸缪。定目标,也要及早,有了方向才好前进。然而,真的凡事都要趁早?
天才少年在这个社会已不足为奇。三岁的孩童能识千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三字经,百家姓,脱口而出,倒背如流,着实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但是,这所谓的天才少年,只不过是早教的实验品和父母天才梦的牺牲品。话还说不清的孩子过早地接受了本不属于他们的教育,本该是在沙堆里玩耍的年纪,却忙碌地穿梭在各种学前班,艺术班之间。童年不再充满童趣,稚气的脸上绽放不出灿烂的笑脸,有的尽是疲惫的神情。
因为他们已经无暇顾及我们曾有过的自由与欢笑。早教,真的对吗?
中国还有句俗语与“早”有关:“出名要趁早。”我们总认为英雄出少年。康熙八岁当皇帝,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到了现代,出名趁早更是成为一种趋势。演讲帝,失控妹相继点亮大众的眼球。在鸟巢“高歌”《五星红旗》的林妙可继假唱之后争议不断。
这些孩子拥有普通儿童没有的光环,但也因此让他们过早地去承受舆论、 媒体的压力。他们毕竟太小,不懂该如何去应对明星所要面对的谩骂与声讨。心灵还如此稚嫩的他们被迫提早去经历,
去感知世间冷暖,去参与是是非非。出名,炒作,渐渐抹去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以及他们本该有的纯粹与天真。出名要趁早,真的对吗?
再看看周围,过早地接触一些本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事物,不也是一大问题?偷食禁果,在本该努力拼搏,挥洒青春的花季,却过陷入了早恋的泥潭,无法自拔。难道恋爱也要趁早?凡事要趁早不应成为我们做事唯一的准则。过分地追求“早”只会让我们操之过急,
忘记了事物本身拥有潜在的自然规律。
凡事都要趁早吗?当然不是!
我们不该只一味地求早或求慢。顺应事物规律,当早则早,切勿过分强求,更不可赶超,这,才是明智之选。追问

后面还接吗

追答

后面还接吗??同学您好 这是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