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擅长的成语

如题所述

笔头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笔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出处: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操翰成章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处:《三国志·魏书·徐干传》:“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干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斗酒百篇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对客挥毫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锦心绣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尽其所长 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
看家本领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出处: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刻雾裁风 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出处:明·袁宏道《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流水行云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梦笔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拿手好戏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出处:峻青《壮志录》:“最后,当老场长的拿手好戏《借东风》收场的时候,三星高高地升起,天已经是在半夜了。”
能歌善舞 擅长歌舞。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七步成诗 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步成章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燃萁之敏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处: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日试万言 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生花妙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生花之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思如涌泉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脱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文无加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同“文不加点”。
文章宿老 宿:年老的,长期从事的。指擅长文章的大师。
出处:《新唐书·李峤传》:“李峤富才思,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五步成诗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处: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下笔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下笔成文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下笔如神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旧唐书·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下笔有神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心烦技痒 烦:烦燥;技痒:指某人想表现其技艺以显示于人。形容擅长及爱好某种技艺,一遇机会就急于表现的情态。
出处:晋·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痒。”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雄文大手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一挥九制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出处: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具体。”
一技之长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出处: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倚马千言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优孟衣冠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出处:《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援笔成章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援笔立成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源泉万斛 比喻文思涌溢。
出处: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言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出处:《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看家本领,看家本事,能言善辩,拿手好戏 , 一技之长

一:看家本领[ kān jiā běn lǐng ]

基本解释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详细解释

1. 【解释】: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2. 【出自】: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二:看家本事[ kān jiā běn shì ]

基本解释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详细解释

1. 【解释】: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2. 【出自】:李劼人《天魔舞》?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三: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基本解释

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详细解释

1. 【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2. 【出自】: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四:拿手好戏[ ná shǒu hǎo xì ]

基本解释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 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详细解释

1. 【解释】: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2. 【出自】:峻青《壮志录》:“最后,当老场长的拿手好戏《借东风》收场的时候,三星高高地升起,天已经是在半夜了。”

五:一技之长[ yī jì zhī cháng ]

基本解释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详细解释

1. 【解释】: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2. 【出自】: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30
形容非常擅长的成语: 丹青妙手,出手得卢,唾手可得,得心应手,反手可得, 举手之劳,举手之足,妙手偶得,拿手好戏,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手到拈来,手疾眼快,手眼通天,手到擒来, 心闲手敏,信手拈来,心手相应,心灵手巧,眼明手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1-08
家, 行家, 里手, 高手, 熟手, 易如反掌, 手到拿来, 不费吹灰之力
第4个回答  2016-11-08
拿手好戏

【近义】精于此道、看家本领
【反义】一无所长、一无所能
【释义】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用例】最后,当老场长的~《借东风》收场的时候,三星高高地升起,天已经是在半夜了。(峻青《壮志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