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100字

如题所述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据Msnbc新闻10月25日消息,由NASA“火星全球探索者号”拼合成的火星磁场高分辨率地图表明,火星的地壳曾经像现在的地球地壳一样漂移过,它表面的形成方式与地球相同,都是通过巨大的地壳拉伸分裂或挤压形成的.
早在1999年,MGS就观测到火星南半球有这种地壳活动发生.这张新的地图是基于四年来所观测到的数据而描绘出的.例如,火星上的塔西斯火山群和水手谷,它们的形成与地球上夏威夷岛和大峡谷的形成过程相似.
地壳位于地幔上,也就是熔岩的顶层.当这些熔岩向周围滑动的时候,就会形成科学家所提及的“条带”.当熔岩从地幔上升时,熔岩会冲破地壳,使得板块分裂.一旦熔岩到达星球表面,就会冷却并且改变星球磁场的方向.
从此以后,新形成的表面将不断地被上涌的物质分裂.在地球上,磁场的方向每一百万年都会改变几次.因此,一个阶段内熔岩的上涌和冷却会改变磁场的方向.这种条带的交替改变同时证明了强大磁场和地质活动的存在.
这种地质活动在地球上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大西洋中脊.但是,直到最近才证实这种活动也存在于火星.
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巴特尔研究所的Norman Ness说:“这张地图证明并且拓展了1999年的研究成果.早期的数据表明火星存在局部的磁场条带,这张新地图表明条带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新的地图为地表特征和穹窿的转化提供了证据,而这些恰好是地球板块地质学的信号器.”
火星的奥秘
通过板块地质学证实了火星地貌的形成,同时也揭示了火星地质学的奥秘,如塔西斯火山群,包括了太阳系最大的火山;奥林帕斯山,呈直线形,但是直到现在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从这张新地图上可以看出,塔西斯火山群和奥林帕斯山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漂移而形成的,它们位于地幔上被称为“热点”的地方,这就像是人们认为夏威夷岛是如何形成的一样.
水手谷长2800英里;宽125英里;深度将近7英里,它的长度是大峡谷的六倍,深度是大峡谷的八倍.它的地质板块拉伸分裂特征与地球上峡谷的相似,科学家期望通过新地图的板块漂移来为它的条带结构定向.
位于戈达德太空研究中心的火星磁场观测中心的主要观测者Mario Acuña说:“确切地讲,这并不是详尽的地质学分析.但是,板块地质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火星地貌的大量有用资料.”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为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火星也拥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科学家还发现火星上有大气,有白皑皑的极冠,且随季节变化大小范围有明显的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
火星由于它发出特殊的红光而令人侧目。西方把它称为“战神”,中国古代则称之为“荧惑”。望远镜发明以后,由于观察到多种特性与地球相似,故一度被誉为“天空中的小地球”。关于“火星人”、“火星生命”等激动人心的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
  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绕太阳周期为687天,相当于1.9回归年,而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 分。因此,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的区分出“五带”(热带、南北温、寒带)。此外,科学家又发现火星上有一定量的大气,有白皑皑的极冠,且随季节变化大小范围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人类对火星寄予深切希望是顺理成章的事。
  火星的平均温度与地球相差不大,在赤道区的昼夜温度在20度到-80度之间,而最寒冷的极区的温度变化于-70度到-140度。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尤其在它冲日时,(780天冲一次)离地球的距离差不多是两者轨道半长径之差,大冲时,更可缩小到5500万千米左右,在空间探测以前,人类关于火星的认识,其资料大多数是在它大冲期间取得的。
  对于火星的空间探测始于六十年代,获得成功的有11次。苏、美的最初6艘飞船都未能抵达目标,直到1964年11月发射了“水手4号”飞船。1965年,它在离火星9850千米的地方飞过,发回了21张照片,从中首次发现火星上的环形山。
  对火星最成功的探测是两艘“海盗号”飞船。他们在1976年7月降落到火星上,原来估计只能工作90天,结果却有一艘连续工作了6年多,因此,现在已经有了详尽的火星表面地形图和地貌图。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季帕雷利发现火星表面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后称为“运河”,消息传开,一片哗然。加上火星表面的颜色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极冠在火星冬天可以扩大到纬度50的地区。因此在50年代,还有人以为这是“火星植物’枯荣的证据。1971年11月,“水手9号”又看到火星表面的干涸的河床,这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现在知道,火星表面十分荒凉。望远镜中看来明亮呈橘黄色的区域是它的“大陆”,那里到处是黄、红色的沙丘和怪石。
  火星的南、北半球有很明显的区别,北半球比较平坦,间或有些死火山,平均比南半球低4千米。而南半球则有比较多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百多年前所谓“火星运河”其实就是这些环形山及其阴影造成的错觉。边缘的坡度也比较平缓,脊棱也受过某种“风化”作用。从大小比例来看,火星上的环形山除了起源于陨星外,还有不少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火星上确有奇特的“河床”,这些干涸的河床纵横交错,似乎主流支流相连,达几千条之多,可以形成一个分布广泛的 “河网”,最长的主流长达1500千米,宽几十千米。比较多的人们认为是由于过去火星在演化早期的活动时代,火山喷出来的巨大熔岩造成的但也有人认为不能排斥这是真正河流的遗迹的可能。尽管火星上目前没有液态水,但在火星形成早期,可能有较高的温度,完全有可能形成大量的液态水,造成真正的大江巨川。
  火星有两个很小的卫星,它们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很象两个被老鼠啃过的大土豆,其大小分别为27×21×19立方千米及15×12×11立方千米。但在那小小的天体上也有众多的陨石坑。火卫一上还有一个环形山,直径达8千米,上面还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沟纹,最宽的有500米。
  火星的卫星是直到1877年大冲时才为美国天文学家霍尔所发现,由于火卫一的轨道周期仅7h39m21s,所以火星上看到的火卫一是西升东落的。许多天文学家认为这两颗卫星是被火星俘获的小行星。
  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是否有类似人类的“火星文明”?撇开以往的科学幻想不论自1877年发现了火星表面上交错的直线条被认为是运河时起,这个问题已经激烈争论了百年之久,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专门为此建立了洛韦尔天文台。四十年代时,苏联一学者季霍夫还在大学中开出“火星植物学”的课程。甚至到了 1958年,苏联还有位教授提出了惊人之语:两个火星卫星是中空的,因而必是史前时期“火星人”为保存他们的文明而发射的太空博物馆……
  随着空间探测器的飞行,“火星人”、“火星生命”的争论自然结束了。在火星表面工作了6年之久的“海盗号”飞船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否定了火星生命的可能。然而对火星生命的研究与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们对火星的深入了解。洛韦尔天文台也在天文学的发展中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例如冥王星就是这个天文台发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