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鱼的养殖办法

我在重庆这边想养钳鱼 希望懂技术的帮帮忙

1、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需投喂一些饲料。

开春后要逐步加大投喂量,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2、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池以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水深0.7米~1米。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

鱼苗下池后2天~3天,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并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3、鱼种饲养期

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

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

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

4、成鱼饲养期

还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

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水温15℃以上,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投喂沉性饲料。每天喂两次,上、下午各1次。

钳鱼疾病较多,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常见病,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加0.18公斤土霉素治疗。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扩展资料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年,一般为4-5年。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

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通常为300-500毫米,前4年生长快,后4年即减缓。寿命较长。已知的最高年龄为22龄,性成熟较迟,最小成熟年龄3龄。产卵期为12月至翌年1月,产卵时水温2℃左右。产卵时选择在冰下1-3米的沙质或砂砾质的河滩进行, 栖6息于湖泊的江鳕也洄游到河道中产卵。

产卵时,雄鱼首先达到产卵场,经3-4天雌鱼才来,雄鱼多转圈追逐雌鱼,转圈后雌雄鱼分别颤动身体产卵排精,产卵活动多在夜间进行。怀卵量随鱼体的大小相差悬殊,体长340毫米怀卵量5.7万粒,体长870毫米怀300万粒,仔鱼的孵化期长,约60天,初孵仔体长3.8-4.3毫米。

凶猛肉食性鱼类,且是夜食者。体长50毫米的幼鱼以浮游类、毛翅类、双翅类等的幼虫为食。成鱼完全以鱼为食。几乎无选择性,在食物缺乏时相互残食。

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常见者多为2-4公斤。在长江流域的渔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中下游显著多于上游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沟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钳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钳鱼,又叫斑点叉尾鮰,因其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钳鱼就是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斑点叉尾鮰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度,5度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度,p H 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一般第1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体长5-6厘米以前是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

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

池塘养殖

一、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10亩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克。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二、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

科学训练。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训练,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训练的方法与家鱼的训练操作相同。第1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每天l 次。

调节p H 。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 H 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

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 米。冬季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定时增氧。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预防疾病。在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呋喃唑酮等。

网箱养殖

一、水域选择与网箱结构

水域选择。要求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透明度大于1米,水深4米以上,p H 6.5-8,溶氧5毫克/升以上,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

网箱结构。网箱排列为“非”字型,每亩网箱组装成1排,各排间距100米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

大规格鱼种培育。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天,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擦伤,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厘米处悬挂直径为1米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一般7月进箱的体长5-6厘米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到50-100克,且越冬成活率高。

鱼种进箱时间以水温15度以上较为适宜。此时,鱼仍处于摄食生长阶段,恢复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切忌在越冬期间水温较低时运输鱼种。此时鱼活动量少,进入网箱后鱼一方面处于停食、半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为适应水体环境及抗风浪影响,体力消耗很大,不易恢复,发生鱼病不易治疗,死亡率高。

二、日常生产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每天记好养殖日记(包括水温、饲料投喂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死鱼情况),以便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送岸边深埋。

每10天拉动网箱锻炼1次,以增加鱼的活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抽样称重,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

定期洗箱换箱、清除网箱的附着物,以防细菌寄生,感染鱼体。网箱长期在水中浸泡后吸附了鱼体排泄物及水中污物,着生了大量的丝状藻类,既影响水体交换又成为嗜水气单胞菌等使鱼致命的菌体生长繁殖的场所,斑点叉尾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引起病变。

在水体较肥、规模较大、水位较浅、产量较高的养殖水体中,移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产量越高,投喂饲料量越大,鱼排泄出的代谢物越多,网箱下的沉积物及周围的水环境恶化严重。有时甚至看到网箱周边泛起浮膜,水下不断冒出有毒气体分解出的气泡,水色变深发黑,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将排位向上风口移动50米以上。

调整密度,尽管斑点叉尾鮰适宜高密度养殖,但并不意味着放养密度越大越好。因为同一箱中斑点叉尾鮰鱼数量太多,抢食不均,规格参差不齐,平均增幅慢;数量太少,抢食不凶,增重慢,箱体利用率低。因此在生长期的每个月都要对各箱中斑点叉尾鮰鱼规格、数量进行调整,或分筛或手拣,以保持最佳密度,促进其快速健康生长。

投喂技术

一、投喂原则

坚持投饵定人定点:每人每天固定投喂相同位置;边喂进观察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定质:保证饲料成分全面,饲料新鲜,无霉变,无异味,颗粒适口,粉末少;定时定量:斑点叉尾鮰属有胃鱼,正常情况下每次摄食量可达体重1%-2%,食物从摄入体内到排出需6-8小时;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投喂能促进食欲,保证鱼体内相关消化酶同时达到最高值,以提高饲料消化率。

二、投喂方法每次投喂开始时量要少些,间隔时间要长些,投速慢些,待鱼集中抢食时数量多时,间隔时间短些,投喂快些,在喂到后期,间隔时间再长些,即遵循“少-多-少”、“慢-快-慢”的投饲技术,至80%左右的鱼不激烈抢食时停止投喂。

饲料要求

斑点叉尾鮰5-6厘米以下时偏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等;故可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法进行苗种培育。5-6厘米后开始转入杂食性,以有机碎肩为主;精养情况下则完全依赖于配合饲料。因此,根据斑点叉尾鮰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配方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蛋白质需要量及必需氨基酸。所谓蛋白质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少蛋白质含量。斑点叉尾鮰幼体阶段(8-50克)适宜饲料的蛋白质需要量为35%-41%,50克以上的个体适宜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25%-35%。斑点叉尾鮰的必需氨基酸同其他鱼类一样均为10种。

能量。能量是动物维持生存、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在鱼饲料中衡量能量的指标通常以可消化蛋白(D P )和消化能(D E )的比值即蛋能比进行,理想的斑点叉尾鮰的D P /D E 值为85-114,幼体阶段比值较高。当饲料能量相对蛋白质含量不足时,饲料蛋白不是用于鱼的生长,而是被转化成能量来维持生存;反之,饲料中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摄入,造成体内脂肪的积累。

矿物质。鱼类对矿物质的需求部分通过鳃从体外水环境中吸收;主要从饲料中摄取。矿物质的主要功能为参与骨骼形成,是激素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调节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维生素。维生素在动物体内需要量甚微,但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对维持正常生长、代谢、繁殖;参与体内酶的形成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30
duanjiachen100 一级 0 | 我的知道 | 消息(2)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文档分享
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娱乐休闲 > 花鸟鱼虫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钳鱼的养殖办法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 天 15 小时
我在重庆这边想养钳鱼 希望懂技术的帮帮忙

提问者: JJ889168 - 一级
我来回答:
第1步:输入你的答案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您还可以输入字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第2步:点击提交回答

回答 共 1 条
钳鱼,又叫斑点叉尾鮰,因其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钳鱼就是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斑点叉尾鮰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度,5度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度,p H 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一般第1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体长5-6厘米以前是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

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

池塘养殖

一、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10亩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克。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二、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

科学训练。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训练,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训练的方法与家鱼的训练操作相同。第1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每天l 次。

调节p H 。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 H 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

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 米。冬季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定时增氧。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预防疾病。在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呋喃唑酮等。

网箱养殖

一、水域选择与网箱结构

水域选择。要求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透明度大于1米,水深4米以上,p H 6.5-8,溶氧5毫克/升以上,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

网箱结构。网箱排列为“非”字型,每亩网箱组装成1排,各排间距100米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

大规格鱼种培育。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天,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擦伤,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厘米处悬挂直径为1米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一般7月进箱的体长5-6厘米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到50-100克,且越冬成活率高。

鱼种进箱时间以水温15度以上较为适宜。此时,鱼仍处于摄食生长阶段,恢复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切忌在越冬期间水温较低时运输鱼种。此时鱼活动量少,进入网箱后鱼一方面处于停食、半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为适应水体环境及抗风浪影响,体力消耗很大,不易恢复,发生鱼病不易治疗,死亡率高。

二、日常生产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每天记好养殖日记(包括水温、饲料投喂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死鱼情况),以便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送岸边深埋。

每10天拉动网箱锻炼1次,以增加鱼的活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抽样称重,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

定期洗箱换箱、清除网箱的附着物,以防细菌寄生,感染鱼体。网箱长期在水中浸泡后吸附了鱼体排泄物及水中污物,着生了大量的丝状藻类,既影响水体交换又成为嗜水气单胞菌等使鱼致命的菌体生长繁殖的场所,斑点叉尾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引起病变。

在水体较肥、规模较大、水位较浅、产量较高的养殖水体中,移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产量越高,投喂饲料量越大,鱼排泄出的代谢物越多,网箱下的沉积物及周围的水环境恶化严重。有时甚至看到网箱周边泛起浮膜,水下不断冒出有毒气体分解出的气泡,水色变深发黑,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将排位向上风口移动50米以上。

调整密度,尽管斑点叉尾鮰适宜高密度养殖,但并不意味着放养密度越大越好。因为同一箱中斑点叉尾鮰鱼数量太多,抢食不均,规格参差不齐,平均增幅慢;数量太少,抢食不凶,增重慢,箱体利用率低。因此在生长期的每个月都要对各箱中斑点叉尾鮰鱼规格、数量进行调整,或分筛或手拣,以保持最佳密度,促进其快速健康生长。

投喂技术

一、投喂原则

坚持投饵定人定点:每人每天固定投喂相同位置;边喂进观察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定质:保证饲料成分全面,饲料新鲜,无霉变,无异味,颗粒适口,粉末少;定时定量:斑点叉尾鮰属有胃鱼,正常情况下每次摄食量可达体重1%-2%,食物从摄入体内到排出需6-8小时;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投喂能促进食欲,保证鱼体内相关消化酶同时达到最高值,以提高饲料消化率。

二、投喂方法每次投喂开始时量要少些,间隔时间要长些,投速慢些,待鱼集中抢食时数量多时,间隔时间短些,投喂快些,在喂到后期,间隔时间再长些,即遵循“少-多-少”、“慢-快-慢”的投饲技术,至80%左右的鱼不激烈抢食时停止投喂。

饲料要求

斑点叉尾鮰5-6厘米以下时偏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等;故可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法进行苗种培育。5-6厘米后开始转入杂食性,以有机碎肩为主;精养情况下则完全依赖于配合饲料。因此,根据斑点叉尾鮰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配方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蛋白质需要量及必需氨基酸。所谓蛋白质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少蛋白质含量。斑点叉尾鮰幼体阶段(8-50克)适宜饲料的蛋白质需要量为35%-41%,50克以上的个体适宜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25%-35%。斑点叉尾鮰的必需氨基酸同其他鱼类一样均为10种。

能量。能量是动物维持生存、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在鱼饲料中衡量能量的指标通常以可消化蛋白(D P )和消化能(D E )的比值即蛋能比进行,理想的斑点叉尾鮰的D P /D E 值为85-114,幼体阶段比值较高。当饲料能量相对蛋白质含量不足时,饲料蛋白不是用于鱼的生长,而是被转化成能量来维持生存;反之,饲料中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摄入,造成体内脂肪的积累。

矿物质。鱼类对矿物质的需求部分通过鳃从体外水环境中吸收;主要从饲料中摄取。矿物质的主要功能为参与骨骼形成,是激素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调节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维生素。维生素在动物体内需要量甚微,但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对维持正常生长、代谢、繁殖;参与体内酶的形成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者: lostdayer - 九级 2010-6-17 10:38
我来转发 分享到i贴吧 转发到新浪微博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桃花岛黄杨 7670
小RICK 3668
钢都花圣 1754
红辣椒虫 1715
Zhangtangli 1654
更多>>

订阅该问题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0 Baidu
设网页版百度Hi“离线” 右下角显示网页版百度Hi 系统消息网页版百度Hi离线

设为在线 好友列表网页版百度Hi离线

设为在线 好友列表
第3个回答  2024-05-02
钳鱼养殖指南
钳鱼,又称中华绒螯蟹,是备受青睐的海鲜珍馐。养殖钳鱼是一项颇有挑战的行业,但也大有可为。如果您是一位有意踏上钳鱼养殖之路的养殖户,以下指南将为您提供详尽的指导。
选址与池塘建设
选择一个适合钳鱼养殖的场所至关重要。理想的养殖场应具备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排水系统、合适的土壤条件以及避风的环境。池塘的建设应遵循特定的标准,包括:
池塘尺寸:面积应在1-3亩之间,深度在1.5-2米左右。
进排水系统:应设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确保池水的新鲜和溶氧量充足。
池底设计:池底应平坦,底部铺设一层细沙或淤泥,以利于钳鱼挖洞筑巢。
遮阳设施:搭建遮阳网或种植水生植物,为钳鱼提供遮光场所。
种苗选择
优质的种苗是成功养殖钳鱼的关键。选择种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品种:选用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品种。
体质: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
规格:以4-6厘米蟹宽的幼蟹为宜。
投喂管理
钳鱼为杂食性动物,投喂管理应科学合理。饲料种类包括:
活饵:泥鳅、小虾、海螺等。
熟饵:鱼粉、豆粕、玉米粉等。
青饲料:水*、藻类等。
投喂频率和数量应根据钳鱼的生长阶段和水温调整。一般情况下,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约为钳鱼体重的10%-15%。
水质管理
保持池水良好的水质是钳鱼健康生长的保障。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氧量、氨氮浓度和亚硝酸盐浓度。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如换水、增氧或使用水质改良剂。
疾病防治
钳鱼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疾病,主要包括:
赤壳病:由细菌引起,表现为甲壳变红。
白肌病:由病毒引起,表现为筋肉变白。
僵驹病:由寄生虫引起,表现为行动迟缓。
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定期消毒池塘,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钳鱼的抗病力,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捕捞与上市
钳鱼达到上市规格后,即可进行捕捞。捕捞方式主要有:
蟹笼捕捞:将蟹笼投放到池塘中,吸引钳鱼入笼。
围网捕捞:在池塘周围设置围网,将钳鱼赶入围网中捕捞。
捕捞后应及时分类分级,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和销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