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什么顺序写作

如题所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采用时间顺序写作。先介绍渡江战斗的开始日期,什么时候开始,交代时间,背景,地点后,介绍战况,在表明解放军胜利后,介绍当时解放军的行动“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0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
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
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
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
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歼灭国民
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
华南、西南创造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
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
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
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
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
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
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
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
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
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
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
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渡江战役是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
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
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它是由江河进攻战、陆
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
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解放军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的条件下,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创造了
战争史上的奇迹。其特点如下:一是在国共两党再度和平谈判,
存在着和平渡江和战斗渡江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的一
切工作立足于战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战斗渡江
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敌依托江防顽抗、依托浙赣线顽抗、
阻止中东两集团会合等,均预筹对策,因而顺利达成了预定战役
目的;三是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
实施钳形突击,先完成合围,尔后从容歼灭;四是对帝国主义可
能的武装干涉,预有准备,当3野实施上海战役时,2野集结浙赣
线担任战役预备队。战争的实践表明:人民解放军态度坚决,准
备充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减少或消失。五是以运动
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
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438840人,
其中俘敌341530人,毙伤22310人,起义34830人,投诚67170
人,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汉等城市及苏南、
皖南、浙江全省和江西、湖北、福建3省部分地区。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
人。
渡江战役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