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新特点

如题所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在视导听课过程中,有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的一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看起来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课堂上似乎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毫无美感可言。记得曾经在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一文《<冬天>教学课堂实录》中看到:“对一篇课文,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我认为,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共鸣,就是欣赏;读出问题就是研究,还包括质疑。”“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刚才我听有的同学读,我就感到他没有读进去,他只是在发音。其实,当你在读的时候,就已经表达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扬顿挫,哪些地方舒缓,哪些地方急促,都表现了你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你的理解。”试想,如果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一篇优美的文章被他用“发音”的形式读出来,没有共鸣,没有欣赏,更没有研究质疑,连文章基本内容都没读懂,那还去哪里寻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的渗透?不会写基本常用的汉字,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谈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理想境界。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平时视导听课过程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说:“同学们按小组讨论学习,第一组学习第一部分,第二组学习第二部分……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一会儿组内选代表进行展示。”然后学生开始了看似自由民主的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三五分钟过去之后,老师组织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交流。有的老师在评价时,只要学生敢说、能说,一律赞赏有加,不置可否,更不注意学生所说的内容是否是自己或小组讨论所得还是照着参考书念的。而我在仔细观察后发现,有的讨论学习“效率高”的小组,只是组内的优秀学生按照参考资料念一遍,让组内同学在书上做记录;有的小组只有少数人参与探讨,其他人在说悄悄话;还有的小组学生干脆就大眼瞪小眼干坐着。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钻研文本。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只关注了自己学习的内容,不能全面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忽视了老师的引导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才能逐渐清晰,否则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而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部分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新课标,没能真正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理念,淡化了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还提到“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点拨……“而这段内容中需要关注的是“引导、指导、引领、点拨”这几个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恰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读文章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才能读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中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正确恰当的引导并珍视学生在阅读中鲜活的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从心底热爱语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