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只有力的作用而无组织的改建,那么矫治目的是不会达到的。 颌骨、牙骨质、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 1.颌骨的可塑性 骨组织最显著的特性是其固体状态和其坚硬性质,但它又是人体内可塑性很大、适应性很强的组织,随着人体的运动负荷、生长发育等功能的需要而不断增生长大,并修改其形态和结构。即使成年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似乎没有多大变动,但实际上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和改建。颌骨尤其是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颌骨的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由于此二者巧妙地配合与调整,进行质和量的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是颌骨的重要生理特征,也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所以矫治过程中颌骨的变化主要是破骨与成骨的平衡的生理过程,如果颌骨无可塑性,根本谈不上正畸治疗。 2.牙骨质的抗压性 牙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缓慢沉积。在同一正畸施力条件下往往只有牙槽骨的吸收,却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牙骨质的吸收,这是由于牙根表面总是覆盖着一薄层尚未钙化的类牙骨质,其对压力较牙骨质有更强的抵抗力,对深层牙骨质有保护作用。 3.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 牙周组织和牙体既是一个对外界和内在因素能作出积极反应的整体,又能保持相对衡定,牙靠牙周膜与邻近的牙槽骨相连接。正常情况牙周膜厚度约0.5mm,绝大多数的牙周膜间隙由胶原纤维所占据,呈网状、平行的,在根向包绕牙根尖,冠向深入牙龈固有层,它的一侧插入根面的牙骨质,另一端插入牙槽骨比较致密的骨板(硬板),从而使此两种钙化组织获得软性连接,在牙行使功能时,抵抗牙齿的移位,保持其稳定性。 正畸力仅加在牙上,却能影响整个牙体牙周组织,外力去除后,牙又可在新的位置上恢复正常的牙体、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形态与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如正畸矫治完成后经过保持,牙周间的宽度、牙周膜与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的连接都能恢复正常,维持这种内环境的稳定性与牙周膜关系很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