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的事迹

如题 想了解下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Culm(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部队。1908年,他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少尉,后又回到了原部队。1911年,古德里安和Margarete Goerne相爱,但他父亲认为他还太年轻而不应该过早结婚,因此派他到第三无线电营执行任务。1913年,他终于和Margarete结婚,他们生有两个儿子,二战期间都跟随装甲部队作战,老大后来成为了一名将军。 1913年10月,他与在汉罗福省驻防时相识的玛加丽特哥尔尼小姐结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1922年,他调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青年时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常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 1934年7月,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攻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也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 1930年,德国的摩托化部队只有几辆陈旧的装甲侦察车和几个摩托车连。到1932年,参加演习的摩托化分队还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后,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希特勒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他不仅在财力物力上优先满足装甲兵发展的需要,而且每当演习和试验新坦克时,他都亲临现场。当他第一次参观古德里安组织的坦克群进攻演习时,面对排山倒海的钢铁洪流,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正是我想要的东西!”1935年3月,希特勒彻底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陆军当年就把一个装甲旅扩编为三个装甲师,每个师有561辆战车。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师长之一。 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1936年至1937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两种新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军军长。这个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执行了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也使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团军群中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轻装甲师集中起来使用,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强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筑垒地域,17日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前卫装甲部队在布格河畔的符沃达瓦会师。古德里安像隆美尔一样,从来不在后方指挥,他总是乘坐装甲指挥车与先头部队一同前进,靠无线电同他的指挥机关和各师师长保持联系。有时由于前进速度过快,甚至进入己方的炮击区而险遭厄运。 波兰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线。他所在的19军属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军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就渡过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坦克军在色当以西和以南扩大了桥头阵地,并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和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获得的巨大战果感到惊疑,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神速前进。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前卫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接着又由阿布维尔向北推进,22日占领布伦。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取得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史上空前的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兵团属中央集团军群,担负了向莫斯科方向突击的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获胜,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于冬季的来临、苏军的英勇抵抗和德军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之战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闲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之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为坦克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部队的发展、组织和训练。在他任职期间,德国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1944年7月,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与此事无关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这时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已是独木难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职务,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获释。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这位坦克战专家虽然到底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法西斯德国称雄一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挂在德国的装甲兵军营中。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德军坦克兵的创建者,陆军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之一。 1888年6月生于东普鲁士的库尔姆城的一个军官家庭。13岁入军校学习,19岁毕业于武备学校。1914年26岁毕业于军事学院,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 一战时在骑兵部队任职,战后服役于国防军。 1922年在汽车和坦克部队中任职。30年代初开始研究坦克作战理论,认为坦克是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武器,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作战的思想。 1934年倡议组建了3个坦克师,他任第2坦克师师长。 1938年任坦克军长。在德国兼并奥地利的行动中,指挥所属部队长驱近千公里,48小时全部抵达维也纳。 1939年9月闪击波兰,以他所指挥的坦克部队为主,只十几天就击败了波兰。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闪击英雄”。 1940年5月闪击西欧,又是他指挥所属坦克部队作为先锋,势入破竹,使德军不到两个月征服了荷、比、卢、法等国。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他的坦克闪击战术在战争初期尽管曾获得某些成功,但在苏军有效的抵抗下,很快遇到了克星,并迅速走向了没落。 1941年12月,他作为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在指挥所部参加莫斯科会战时,受到苏军极为沉重的打击,被迫下令撤退,因而被希特勒解职。 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他又被召回担任坦克兵总监。虽在他组织下研制出了虎式、豹式坦克,并风景点、并进行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但在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德军还是以惨败告终。 1944年希特勒遇刺后,曾一度代理陆军参谋总长,但不久在1945年3月又因战场失利而被再次解职,从此转入预备役。德军投降后,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获释。1954年病死。 古德里安是一个优秀的战术指挥官,他具有历史上一般著名将领所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战场上及时找到对对手发动攻击的有利时机、从而使对手措手不及。作为一个新的作战理论的创立者,古德里安是幸运的,他不但建立了新型的部队,还能有机会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理论的机会。 1940年2月7日是,德军在柯布仑兹举行了一次图上推演,目的是对曼施因的从阿登地区穿越的计划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在这次图上练习过程中,古德里安建议在攻势发起的第五天,应该使用强大的装甲摩托化部队在色当附近强渡马斯河,在这里突破法军防线,并继续向阿敏斯推进,但是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却认为古德里安这个意见毫无意义,没有任何价值。他振振有词的驳斥道:“将军,即使坦克部队已经渡过马斯河,占据了桥头阵地,也必须等待步兵赶上来之后,才可能发动一个全面的攻势,仅靠装甲部队的力量是不够的。我认为不到战役进攻发起后的第九天或第十天,这个攻击是不可能的。” 古德里安强烈反对他的全面攻击理论,一再申辩:“作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德军目前所有装甲部队,在一个决定性的地点上,给对方以突然的打击。而且,使用大量的装甲部队实施突击,可以使突破口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装甲部队可以不必顾虑侧翼的安全,而应尽量扩展进攻战果,不必等待步兵部队。” 整个二战时期德军的装甲兵始终受到如哈尔德这样的习惯于传统步兵作战的陆军元帅们的指挥和牵制,他们总是在装甲兵的指挥官们急于向前快速推进时,下令让他们停下来等待步兵赶上来,以至错过战机,令被击溃的敌军有机会利用这一机会搞清楚形势,重新调配和布置拦截德军装甲兵的突击。虽然如古德里安一样的诸多装甲兵指挥官们经常故意拖延执行这些命令,努力向前扩展自己的攻击,但最终还是迫于上司的压力停止下来,以至半途而废。 1941年春天,苏联一个军事代表团参观德军坦克,希特勒原想向苏联人显示一下自己的军事工业能力,并麻痹俄国人,允许他们参观德军的所有先进武器。但苏联军官们参观完之后却决不相信德军的T-4型坦克就是他们最新式的坦克,他们坚持说德军隐藏了最新式的坦克,并没有遵照元首的命令。德军有关部门怀疑苏联人有更为先进坦克。最后德国兵工生产主管部门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苏联人有可能已经拥有了一种更好和更重要的坦克!” 结果也正是如他们所料,当1941年7月底苏联的T-34型坦克,在东线的战场出现的时候,德国的这个怀疑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 当时,苏军坦克不但在质量上比德国先进一步,而且在数量上也是德国不能比较的。德国人全年的坦克生产总量,大概也很难超过1000辆以上,而远在1933年的时候,古德里安参观的一个苏联兵工厂,它一天生产的坦克就可以达到22辆之多。 1941年7月4日,负责记录最高统帅部作战日记的格雷纳曾狂妄的断言:“苏联人失去了这么多飞机和4600辆坦克,他们一定所剩无几了。” 可是到了7月末,德军俘虏或毁坏了苏军1200辆坦克后,却还是见到不断涌出的苏联军队。德国人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希特勒在8月4日走访中央集团军群时,就郁郁寡欢的向古德里安承认:“要是战前知道苏军有这么多坦克,我就会对战争作出重新考虑的!”丝毫没有了战争之初取得胜利的狂喜。 德国的腓德烈大帝曾说过:“你得对俄国人的尸体开两枪,而且还得把他翻过来,看看是否真的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30
古德里安被西方军界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闪击英雄"。他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战绩。古德里安出生于军人世家,自幼酷爱军事,13岁时便就读于军校学习。

一战期间,他担任骑兵和步兵部队的初级军官与参谋军官。战后他在边防军部队短期任职后,便开始建立、组织、指挥装甲兵部队。他先后任命为德军的战术教官、摩托化运输营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第2装甲师师长、第16军军长、第19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装甲兵部队司令、第2装甲集群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

古德里安在20年代初期,以四轮车辆模拟坦克配合空军进行演习,由第一辆坦克的设计到大批量投产新式坦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德里安的晋中之窗"闪击战"理论使他得到了巨大的声望。1938年3月,古德里安率领第16军的两个装甲师在48小时行进600公里,到达、攻占了维也纳。1939年9月1日,古德里安率领国防军三个最老牌的装甲师,以装甲师为先导,向波兰境内猛插猛打,仅用十几天就攻占波兰全境。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率领第19装甲军发起了法、比、荷等国的西线战役。从13日至15日,古德里安所在部队即攻下了西欧的法国要塞色当,打通了英吉利海峡沿岸的道路。

6月上旬,古德里安率部发起了旨在歼灭法国南部约70个师的法军战役。他仅用8天时间就打到了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平均每昼夜行军速度约70公里。

古德里安一年后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他指挥第2装甲集群运用"闪击战"给苏军予以重创。后来,由于古德里安与希特勒意见不同被撤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惨败后,他任装甲兵总监,为德军的库尔斯克会战的堡垒行动提出过重要建议。最后,在“7月20日政变”后,他临危受命,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已是大厦将倾、无能为力。古德里安再次和希特勒发生意见分歧,而被迫离职。美苏冷战期间,他又受到北约的邀请任军事顾问。

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及闪击战的战术思想在德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他有德军装甲兵之父及闪击英雄之称。古德里安的理论在他所著的战争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闪击英雄》一书中有如下的叙述:“从1929年我已确信,坦克单独行动或协同步兵作战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