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求初二下册地理、生物、历史、物理复习资料 50分哦~

地理开始是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生物是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历史是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物理是 第六单元 力和机械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下.
.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 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2
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需要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和水圈的大部
和岩石圈的表面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草 昆虫 青蛙 蛇

显微镜结构:

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2.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3.形成的物像是(倒 )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5.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
6.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4.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7.( DNA )与( 蛋白质 )组成染色体
8.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9.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10.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 分裂 )和细胞的( 生长 )
11.( 形态结构 )相似、( 功能 )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组织 ) 。
1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13.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4.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15.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16.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7.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18.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2.营养器官: 根、茎、叶

3.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4.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3.病毒的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代表植物 特征 繁殖 作用
藻类植物 海带
紫菜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孢子 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苔藓植物 墙藓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孢子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 肾蕨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孢子 煤炭是古老蕨类植物形成的

种子植物 分为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 占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玉米种子的结构:
1.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皮
胚(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皮和种皮
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
胚乳

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4.自身条件:
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5.种子萌发的过程

6.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7.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8.根生长的原因: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9.枝条是由( )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

10.花的结构(课本102)

11.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1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花的结构: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3.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1.气孔的结构:
2.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4.暗处理的目的:
脱色:隔水加热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及公式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1.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中耕松土、及时排涝的意义
2.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为什么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具体有哪些做法?
3.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会分解有机物
例如可以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6.如果将绿叶比作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 叶绿体 ),动力是( 光 ),原料是( 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是( 有机物和氧气 )

五、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如小鸟喂鱼、蜘蛛织网、野鸭迁徙等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如蚯蚓走迷
宫、鹦鹉学舌、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
雀偷喝牛奶等
六、社会行为
1.特点:群体内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群),有的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群)。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讯语言包括:动作、声音、气味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列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
2.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一种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2)动物与仿生:雷达—蝙蝠 萤火虫—荧光灯 乌龟背甲—薄壳建筑

八、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细菌菌落: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无色,霉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一般有各种颜色。
(2)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牛肉汁+琼脂)
2、细菌:单细胞
(1)形态: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2)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3)生殖:分裂生殖
3、真菌:
(1)有单细胞_酵母菌_、多细胞_霉菌、蘑菇_,细胞内有成形的_细胞核_
(2)青霉(橘皮):直立菌丝顶端成扫帚状,孢子青 绿色,曲霉(面包):直立菌丝顶端成球状,孢子有黄色、黑色等
(3)真菌繁殖:孢子繁殖
(4)蘑菇:由菌丝组成,地上部分叫子实体
九、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
1、在自然界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如脚癣、棉花枯萎病、
(3)与动植物共生,如地衣(藻类+真菌)、根瘤菌(豆科植物)、人动物体内大肠杆菌等
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制作食品:酵母菌--酿酒(氧气少)---做面包,
葡萄糖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保存食品:原理是把食品内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疾病防治:制造抗生素,如青霉素
(4)环境保护

(2)、从种到界

1.生物分类的等级由大到小:__界、门、纲、目、科、属、种_
,其中,__种__ 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单位越小,生物间共同特征越多。
马:(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2)生物的命名法:林奈—双名法,属+种加词
十一、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种数居世界前列
(2)裸子植物种数世界首位
(3)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
(4)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2、基因的多样性:袁隆平—杂交水稻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十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原因及保护措施
1.威胁:
(1)、物种灭绝加速
(2)、基因多样性减少
(3)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
2.原因:
(1)、森林砍伐
(2)、人为猎杀
(3)、污水和垃圾的排放
(4)、物种入侵
3.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3)、法律保护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是怎样运送到各个组织细胞的?

血液:
1.组成: 2.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液中的废物运输到哪个器官后才排出体外?

呼吸频率16次/分
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差大,什么是胸围差?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
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透过

1、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 和 周围神经系统 。
脑和脊髓是 中枢神经 系统。
2、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又叫 神经细胞 。
3.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 和 突起 。
神经元的功能是 :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地理:
1.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简略。
★如果问A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就把B点的指向标画出来!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乌拉尔_山—_乌拉尔_河—_大高加索_山—_土耳其_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白令_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苏伊士_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_巴拿马_运河。
3.地球表面_71_%是海洋,_29_%是陆地,世界海陆分布_不均_,陆地主要集中在_北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半球。
4.陆地按形态和面积的不同分为_大陆_、_岛屿_、_半岛_等几种,海域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_洋_、_海_、_海峡_,等几种。
5.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中,其中最大的洲是_亚_洲,最小的洲是_大洋_洲,最大的洋是_太平_洋,最小的洋是_北冰_洋。
6.最小的大陆是_澳大利亚_大陆,最大的岛屿是_格陵兰_岛。
7.海陆变迁主要原因是_地壳运动_、__海平面升降_ ,人类活动。
8.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科学家_魏格纳_。
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_活跃_ ,在板块内部,地壳活动_稳定_。在板块的生长张裂边界,常常形成_海洋__,在板块的消亡俯冲边界,往往形成_山脉_。
10.从亚洲出发,沿赤道自西往东绕地球一圈会经过那些大洲大洋?
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11.从亚洲出发,沿赤道自西往东绕地球一圈会经过那些大洲的大陆部分?
南美洲、非洲
12.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13.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14.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分别:北冰洋,南极洲
15.世界两火山地震带是:_环太平洋火山地震_,__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__。
16.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和
地形(规律: 上升100米,下降0.6°C ) 。
17.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最高温出现在 7 月,最低温出现在 1 月,海洋最低温出现在 2 月,最高温出现在 8 月。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
18.日平均气温= (T2时+ T8时+ T14时+ T20时)/4 .
19.气温日较差= T最高(14时 )- T最低( 日出前后 ) .
20.气温年较差= T最热月平均气温 - T最冷月平均气温 .
21. 降雨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 纬度位置 和 海陆位置 的影响,还受 地形 的影响。
23.规律:降水量从 赤道 向 两极 递减;内陆地区降水量 少 ,沿海地区降水量 多 ;山地的 迎风 坡降水多, 背风 坡降水少。
24.世界“雨极”是南亚的 乞拉朋齐 ,“干极”是南美的 阿塔卡马沙漠 。
25.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量 少 ,东岸降水量 多 。

26.人口密度:某地区面积是400平方千米,人口20万,请问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20万/ 400平方千米=500人/千米2
27.人口自然增长率:某国的自然增长率是0.27 %,死亡率是0.07 %,请问该国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0.27% + 0.07 % =0.34 %
28.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9.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和发展
30国际奥委会:更快、更高、更强
31.红十字会:人道主义
32.WTO:世界贸易组织
33.总部在洛桑:国际奥委会
34.EU:欧盟
35.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
36.APEC:亚太经合组织
37.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38.UN:联合国
39.下列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C )
A. 星星东升西落
B.广州还是白天时,美国纽约还是黑夜
C.广州夏天白昼时间比冬天的长
D.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理七年级总复习

3.21(春分)
6.22(夏至)
9.23(秋分)
12.22(冬至)

1.昆明四季如春(气候)
2.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天气)
3.山前桃花山后雪 (气候)
4.南极洲终年严寒(气候)

1.自转的意义:昼夜的更替,时差
2.公转的意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图上距离
4.比例尺:
实际距离
5.方向(确定方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不知道合不合适
第2个回答  2009-07-02
你的电子邮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