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西师范大学很普通,但是出版社发展得这么好

如题所述

    出版社和大学之间完全没有必然的联系。

    首先,大学出版社一般都是校产,在行政管辖上却归出版总署,在财务上归学校。以前,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作用就一个,印教材和发论文。赚钱,给要资历的老师发表出版各种论文,评职称用。后来教育产业化后,每年没那么多专项拨款用来浪费了,逼着大家转型。有的出版社从牵绊中走出来了,开始对外合作,比如陕西师大。有的就定性成技术或者是专业研究领域出版物,比如北大  åŒ—理工  äººæ°‘大学出版社  ã€æ”¿æ³•å¤§å­¦å‡ºç‰ˆç¤¾ã€‚

    那还有一些说起来要权威没权威,要政策优势没政策优势,要钱还没钱的大学出版社怎么办呢?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破产,第二条路叫市场化。市场上什么书好卖,这个可以测试出来,但是好卖的书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于是广西师大在十几年前就在北京成立了贝贝特出版公司。实际上,这里就要讲一个总编辑对一个出版社审美的影响了。

    首先,他们是真舍得花钱,三四百万的版税,一千多万的印刷成本。其次,他们对自己产品的定位非常准确,就走小众人群,要么走格调,要么走阅读广度拓展,总之文艺路之下安安静静卖书。他们不是书贩子也不是概念贩子,这一点有时候不甘寂寞的出版人难以做到。干哪行都一样,谁都喜欢当年种菜当年收,种树摘果子三五年的耕耘没几个愿意的,当然大多数时候要看总编辑和总经理的战略。有品味,有钱,就注定了他们和其他大学社不一样,市场化加品质感,鹤立鸡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首先,广西师范大学的汉语言专业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全国能排进前三十,对于一个不是211不是985的学校已经很厉害了,学校重点发展,自然出版社也不能差,而且你会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多为文学类,理想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很少有专业类的书籍,说明这个出版社很擅长发挥自己的优势,针对特定的受众发展,扬长避短。而且这个学校真的很有商业头脑,自己还成立基金会,自己投资发展三本学院,我们国家的三本学院几乎都是大学和公司投资共同发展。只是我个人想法,如有不周请见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