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BIM,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27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具体体现在:
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eabim
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此项应用案例非常多。
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冲突调用,决策支持
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computable)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7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资讯模型一词由Autodesk所创的。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当初这个概念是由Jerry Laiserin把Autodesk、奔特力系统软件公司、Graphisoft所提供的技术向公众推广网页链接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

BIM有如下特征:它不仅可以在设计中应用,还可应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用BIM进行设计属于数字化设计;BIM的数据库是动态变化的,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我国BIM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研究小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3个回答  2020-08-28
如今BIM发展如火如荼,无论是设计院,业主还是施工单位,对BIM都有了初步的认识。BIM的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等优点在实际的应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无论从现阶段技术工具出发,还是基于未来的协同管理模式的创新,其应用推广的趋势不可阻挡。它的出现,也势必会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和新的工作岗位。
据悉,我国到2020年建筑业中高级技能水平的建筑产业工人数量达到近百万人,2025年达到近千万。同时,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很多单位深知BIM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两年里不仅大力推广应用BIM,还在培养自有BIM人才上下功夫,同时也在努力吸纳社会上的优秀BIM人才,力图打造企业自有的BIM团队。其中,部分央企和国企等大型建筑工程公司,国家强制要求必须建BIM项目部,组建企业的BIM团队,招投标中BIM设计占10分,因此,未来几年,BIM从业人员需求及薪资也是急剧增长。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政府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助推BIM人才培养。如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通知,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专科/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适应我国未来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重大变革。
而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首批试点改革项目,它是以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和需求为导向设立的。该证书面向中高职及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和建筑类相关企业,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水平双重考评认证,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复合性。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政策东风使得BIM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香饽饽,同时也被视为现代和未来行业从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但鉴于目前社会认可度以及人才需求激增等现象,导致我国具备技术应用管理的人才非常缺乏。据人社部发布在《新职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各类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30万!

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BIM工程师成为企业争抢型人才,基于BIM必然会产生很多新的工作机会,衍生出很多BIM工作岗位,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着力培养这几类人才。首先,BIM建模人员(包括模型维护),BIM应用终究是从创建模型开始,模型的维护是必不可少。其次,BIM的实施人才(信息化实施),这类人才除了要掌握BIM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业务,同时具备管理的组织实施能力。最后,BIM的高层次复合型BIM人才(BIM战略总监),这一类人才会运用BIM系统对企业的组织形态、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等。
以上三类人才与企业发展相对应,尤其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建筑行业从简单的生产力提升到最后生产关系的改造,必然会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型BIM人才。
但是往往企业发展中这类人才非常紧缺,主要原因如下:其一,BIM人才需求增长。不少企业尚未形成培训BIM人才的集体共识,因此较难规划出整体性的课程,也存在教学所需软硬件投资不足、师资普遍依赖业界支持等问题。其二,BIM人才的培训内容多数以软件操作技能提升为主,甚或被当成3D「绘图」技术置入既有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当中,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规划和策略性地培育流程。其三,BIM人才对建筑工程设施阶段发挥的价值。由于国内的实务应用目前仍在起步阶段,业界没有明确认知、激增的职缺、人才素质残次不齐等,造成目前BIM专业人才薪资待遇在多数企业被明显低估。
都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支撑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需要靠教育去培养,那么BIM技术的发展更需要人才来助阵。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培养有针对性的BIM专业人才,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决定开展BIM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考试。
培训内容由建筑信息化(BIM)专业技术考试专家委员会调研评估决定,内容分别为建筑、机电、结构、市政、公路、铁路、水利水电、造价、装配式、民航专业。此外,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全程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题库、统一试卷评阅等,学员考试合格后,即可得到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证书,而持证人员也会纳入中心BIM工程师人才库。
BIM技术作为21世纪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在建筑施工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必将大有所为。未来,BIM也将成为一种普遍的能力,无论从管理层到一线人员都将得到广泛应用,相对应的复合型人才也必将争战职业高地。
第4个回答  2021-04-08

简明扼要: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英文首字母的缩写,BIM是一门技术,我把它翻译为,建筑模型信息化,也有老师把他翻译为建模信息化模型,这个看个人理解。这两个词顺序不一样,理解也有一点区别,我理解的重点是后面的信息化。

一、BIM理念发展背景

    1973年,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提价,美国全行业均在考虑节能增效的问题。

    1975年,"BIM之父"-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提出了"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建筑描述系统),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1999年,Eastman将“建筑描述系统”发展为“建筑产品模型”(Building Product Model),认为建筑产品模型从概念、设计施工到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均可提供建筑产品丰富、整合的信息。

    2002年,Autodesk收购三维建模软件公司Revit Technology,首次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首字母连起来使用,成了今天众所周知的“BIM”。

    二、BIM概念

    B:Building ,“建筑”,不是狭义理解的房子,可以是建筑的一部分或一栋房子或建筑工程。

    I:Information,“信息”,分为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是建筑物里可测量的信息,非几何信息包括时间、空间、物理、造价等相关信息。

    M:从设计阶段,分为三个等级,三个递进概念:

    Model,建筑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Modeling,在模型的基础上,动态应用模型帮助设计、建造、运营、造价等阶段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Management,在模型化基础上,多维度、多参与方信息的协同管理

    三、BIM优点

    可视化:BIM比CAD图纸更形象、直观。

    协调性: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

    模拟性:在设计阶段,BIM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实验。

    优化性:通过对比不同的设计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可出图性:出具各专业图纸及深化图纸,使工程表达更加详细。

    以上就是对BIM,从发展,到概念,再到特点的一个简要解读,要理性对待这一门技术,他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系列软件基础,也不仅仅是一个模型,一个动画,也不仅仅是一个施工流程。

    BIM是一门技术的统称,以具体的工作流程为载体,借助各个信息化软件,将建筑工程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是这样的一门技术。

第5个回答  2018-09-19

BIM是什么:

(通过数位信息仿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藉由对象的属性设置给建筑构件(包括柱梁楼板墙体门窗栏杆遮阳...乃至于设施设备等等)嵌附不同性质的建筑信息:

(1) 描述几何形状的视觉信息:位置、尺寸、外形…等等;

(2) 描述非几何形态信息:材料、重量、性能、厂牌、型号…等等。

BIM具体作用:

1、项目概念阶段:项目选址模拟分析、可视化展示等等;

2、 勘察测绘阶段:地形测绘与可视化模拟、地质参数化分析与法案设计等等;

3、项目设计阶段:参数化设计、日照能耗分析、交通线规划、管线优化、结构分析、风向分析、环境分析等等;

4、  招标投标阶段:造价分析、绿色节能、方案展示、漫游模拟等等;

5、施工建设阶段:施工模拟、方案优化、施工安全、进度控制、实时反馈、工程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场地布局规划、建筑垃圾处理等等;

6、项目运营阶段:智能建筑设施、大数据分析、物流管理、智慧城市、云平台存储等等;

7、项目维护阶段:3D点云、维修检测、清理修整、火灾逃生模拟等等;

8、 项目更新阶段:方案优化、结构分析、成品展示等等;

9、项目拆除阶段:爆破模拟、废弃物处理、环境绿化、废弃运输处理等等。

丝路培训学院解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