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曾经出项过哪些历史名人?请详细介绍

如题所述

史浩(1106~1194)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史浩任参知政事,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隆兴元年(1163),拜尚书右仆射。

传说南宋宰相史浩世居东钱湖之畔,为人至孝。他的母亲叶氏笃信佛教,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进香的愿望,因年老又失明且要跨洋过海十分不便。史浩便召集地方上名匠在此凿洞,建立观音道场。洞成,迎其母亲下船。在东钱湖中漂泊,谎称在东海航行。三日后登霞屿,又谎报到了普陀,了却了老母亲一大心愿。

王安石,北宋宰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他27岁,即任鄞县县令。庆历八年整治东钱湖,使333平方公里农田受益。
他满怀济民之志,抱负雄才大略,上任伊始,即深入全县作实地调查考察。是年十一月,风尘仆仆,冒风寒、履冰霜,从县城出发,至万灵乡之左界(今邱隘镇)“升鸡山”(今五乡镇)观砌工凿石,“入育王山”,“下灵岩”,“浮石湫”(今北仑大矸镇)之壑以望海,而谋作斗门于海滨,至芦江(今柴桥镇),临决渠之口,令劈山开河,并筑20里长塘,“游天童山,宿景德寺(今天童寺)”,“遂行至东吴,泊舟堰下(今东钱湖镇),过五峰(今横溪镇),至小溪(今鄞江镇)以夜中,观新渠及洪水湾,日下昃如林村(今横街镇),质明,戒桃源、清道二乡(今高桥镇)之民以其事,凡东西十有四乡。”并写下了名著《鄞县经游记》。随即上书两浙转运使,陈述水利之要,制订治水规划。首先整修东钱湖,组织和率领十余万民工,清除葑草,立湖界,起堤堰,决陂塘,整修七堰九塘,限湖水之出,捍海潮之入(时小浃江之潮水直至鄞东五乡镇),解除了湖区周围及鄞县镇海七乡农民的水旱之苦。自此,“天变不足畏”,“七乡三邑(鄞、镇、奉)受沾濡”,“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东乡之田遂连年获得丰收,民间口碑载道。正如清道光年间诗人陈劢在《读王荆公<鄞县经游记>有感》一诗中所表达的:
荆公事吾鄞,学校振士风。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王安石在鄞县任知县三年,不仅兴修水利,还以低息贷谷于民,组建联保,平抑物价,创建县学,为以后在全国实行变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王诗善文,好交文士墨客,故在县衙后园建一“西亭”,为会文之所。他在离鄞时,写下《登越州城楼》一诗,表达了对鄞县的依恋之情: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
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
可是,直到晚年,他还是不能实现“早晚重来此地游”的宿愿,但始终耿耿于怀,眷恋情深。他在《忆鄞》诗中又写道:
明州城廓画图传,尚忆西亭一舣船。
投老光阴非复苦,当时风月故依然。

沙孟海(1900-1992年)书法篆刻家。原名文若,号沙邨、石荒、兰沙。浙江鄞县沙村人。早年从冯君木学古典文学,从吴昌硕学书法篆刻。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理事、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职,被尊为书坛泰斗。书法由篆隶入手,下逮汉魏碑版,恣意摹习,领略其体势。中年以后多作真行草书,探综众长,融会贯通,行以己意,故能沉雄茂密,变化多姿,气势磅礴,自成风格。篆刻不多作,主张朴拙一路,不专师一家。著有《沙孟海论书丛稿》、《兰沙馆印式》、《沙孟海写书谱》、《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5
史浩 史浩(1106~1194)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史浩任参知政事,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隆兴元年(1163),拜尚书右仆射。他首先辨赵鼎、李光无罪,又说岳飞久冤不白,应该为他们平反,恢复原有官爵,照顾他们的子孙。孝宗都依他建议办理。
史浩政尚宽厚,有一次为了要救一个无罪而被判死刑的市民陆庆童,和皇帝争论起来,忿而辞职。后来孝宗提起陆庆童的案子,还表示后悔。史浩任职时推荐陆九渊、叶□等15人。孝宗即位后,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拜右丞相。后请求辞职,除少傅,终以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光宗即位(1189)后,进官太师,绍熙五年卒,封会稽郡王。宁宗即位(1194)后赠谥文惠。嘉定十四年(1221),追封为越王,配享孝宗庙庭。
史浩是宋代有名政治家,他的一个儿子史弥远也官至右丞相。他的集子中保存了许多不易见到的宋代大曲的歌词。
关于唐宋的歌舞戏,现在大都已经失传。今能见到的宋人词曲集,大都是个别作者写的独立词调的结集,没有组成整套的演奏用脚本,一般士大夫家中歌女所唱的,也多数是单独的歌,前后不相连续。在史浩的《□峰真隐漫录》中,记录下了他创作的好几套大曲的歌辞。每一套又各有段落,他记下了段落的名称与细节。
第2个回答  2009-07-25
东钱湖是湖泊,能够出历史名人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