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为何多选用土木建造?

如题所述

“亚洲第一高木塔”着火被毁,中国建筑为何多选用土木建造

12月10日,四川一座已修建8年,采用中国传统卯榫结构的16层高木塔,被突发的大火烧毁。

这座塔号称“亚洲第一高木塔”。

人们在惋惜祈福的同时,也会有疑问:既然木塔容易着火烧毁,为什么还要用木头结构建造?

这与中国的古代木料的取材方便,中国建筑多讲究施工快而实用等原因有关。

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古人的认识观念有关。

“源易缘”结合传统文化,参考相关资料浅谈几个原因,与大家分享。

(一)

古代的建筑工程,盖房子先讲“破土”,再讲“兴工”。

纵观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

土和木在建筑应用发展很早,使用最广。

以木结构为主,土木相结合的构造,是我国古代建筑主要特征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中,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对应有着五种基本元素:木、金、水、火、土,又称“五行”。

五行的“木”,在东方,代表的是春天,是象征生命、生长、生机等向上、生发的力量。

在五行中,“木德”主“仁”,也代表着“”仁慈“”。

《周易》八卦中就有:“震”和“巽”卦两卦,来代表木。

(二)

传统的五行学说认为,“木”在大自然中沐浴阳光雨露,向上而长;承载大地之养育,入阴而生,是阴阳和合的产物,自然生命力旺盛。

人所居住的建筑也应该得天地自然之灵气、之生机……

中国建筑选用“木”的材质,也应该是和谐合理的,会带来大吉大利,充满生机。

其次,中国人认为人在天地之中,为万物之灵,是天地造化之首。

五行中的“土”,代表着大地,代表中央,也代表了江山社稷。

土能包容承载、养育生化万物,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

木的“阳”和土的“阴”,阴相结合,土木也被认为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

(三)

第三,《北史》中古人有“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人”。

中国人对如“宫、观、寺、庙”等宗教建筑,同对待自己的住宅差不多。主要是为了给神佛遮风避雨,并不求建筑及雕塑的久远。

因此,“源易缘”发现,越是地位显佛、香火旺盛的寺庙,改建或新建就越会频繁。

这或如同要常常给凡世的人,重新翻盖新屋一样。

第四、中国建筑钟情于木,能够亲近自然。

木屋,易让我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大自然共同呼吸,感受那份博爱,回归那份纯静。

其实,中国建筑并不独钟于土木,而是“五材”(五行)并用。

只不过土木最能体现天地“阴阳和合”,在性能上最表现阴阳适中,“木”就成了最好的建筑材料之一了。

(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0

‍‍       在中国古代,以土木闻名的人还有不少,但以石匠闻名的,似乎还未听闻。但这种说法也有可商榷之处。中国文明的起源点不止一个,其他许多都起源于多山之地,石材唾手可得,但现在发掘的成果,也未见到更多的石制建筑。

       从良渚到三星堆,都城的构筑还是以土为主。况且,随着中国文明的壮大,逐渐向着其他区域发展,但对于石头的采用仍很少,倒是用土制砖的技术日臻发达,许多采石建造更方便的建筑,也采用了制砖,如长城。采石不会破坏土地,而制砖则会大量地消耗耕地,对于农耕如此重视的民族,遍地制砖而不采随处可得的石材,也很奇怪的。

       另外,从现在的民居来看,越是远离中华文明中心的地方,采用石材就越多,如西藏、川西、云贵等地。

       所以又有人提出了五行之说。中国的五行是金木水土火,五行之中没有石,而五行之中适于建筑的只有土木,因此就采土木而弃石了。 中国建筑为何弃石而就土木,这是个大问题,但似乎人们关注得很少,希望有人能深入地研究一下,可能会有不少的发现。‍‍

             

第2个回答  2018-01-15

英国的历史比中国短得多,即使是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英国建筑的辉煌相比中国也要晚得多。但看完《牛津》,却为牛津有如此之多的古建筑留存了下来感到惊讶。虽说是书中牛津大多建筑都是建于十八十九世纪,但十二三世纪的建筑也不少。英国的古代建筑,差不多都是石制建筑,也许是石头建筑更易保存,同时英国少战乱也应该是因素之一。随手翻了下这套丛书中的另一本《中国》,再想想我们所接触到的中国古代建筑,多是土木构筑而成。相比英国,中国古代的建筑留存下来的就少得多了。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朝代更迭频繁,“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土木之城,都作断垣残壁。所以中国古代建筑少有保存也是有原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