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动地质灾害系列

如题所述

内动力地质灾害系列可能属于另一种新类型全球性构造体系。

(一)内动力地质灾害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规律

作者经过40多年对内动力地质灾害系列的研究实践,较为系统地对地震灾害、断层位移灾害、地裂缝灾害、煤瓦斯突出灾害等的研究中,经过系统总结,将中国主要内动力地质灾害分为4类12种。这里仅简单重复概要叙述,重点表达它们之间的成生联系和伴侣关系,展示它们可能属于新类型的构造体系——内动力地质灾害构造体系[17-25]

1.分类与种属

中国内动力地质灾害可以分为4类12种,即(见表3-1,表3-2):

(1)地面升降或掀斜

(2)活动断裂的位移与构造地裂缝

(3)高地应力及能量集中

——部分坑道变形、高边坡失稳

——钻孔套损变形

——部分坑道突水、突泥

——煤瓦斯突出

——岩爆

——地震

——海啸(地震诱发)

(4)火山活动

——地下热害、放射性热害

2.主要动力原因与运动

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主要是由推动地壳运动的地应力(构造应力)推动的,部分尚有岩浆作用及其他影响因素伴随,内动力地质灾害就是现今地壳运动的产物,就是现今地壳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彼此成生排序、伴侣联系、运动共生、规律协调(如与地球自转、公转等),整合起来就是现今地壳运动的全过程。

3.活动发展的周期性与趋势性

如表3-2所示,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均具有明显和统一的周期性规律,其中地震灾害、活动断裂与地裂缝灾害均具有完整的周期性系列:几百年、几十年、年、月、日的周期性系列,它们与地球在宇宙空间运动规律相协调一致;同时,在周期性活动的背景下,有着趋势性发展前进的特征,由断裂和地裂缝灾害的实测研究表明:其前进趋势呈现多种运动形态的螺旋式发展前进的特征。

4.活动构造体系对内动力地质灾害分布的控制规律

表现为以下主要控制规律:①灾种分布对构造带的选择性;②构造带内多种灾害分布的重叠性;③灾害在带内的迁移性;④各种灾害之间的补偿性与同步性;⑤灾害的分区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急剧增加,引发灾害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呈现增长的趋势,有时甚至超过数倍、十倍,可见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之大,已经成为影响减灾、防灾的重要因素。

(二)内动力地质灾害的分区

中国内动力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在我国可以分为3大灾害区、5大灾害构造带。详见图3-2及文字叙述。

(三)探讨内动力地质灾害系列属新类型全球构造体系的问题

通过上述构造形迹构造体系与内动力地质灾害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表明[1-69]:

(1)构造形迹构造体系,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实践证实,是一个成熟的构造体系系统,并且正按照李四光教授指明的前进方向走向量化发展的方向,已经进入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研究新阶段。

表3-6 构造形迹的构造体系与内动力地质灾害的构造体系对比关系表

(2)内动力地质灾害构造体系,虽然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探索研究,目前已经可以初步厘定其可能属于一个新类型的构造体系,但仍需在反复实践中经历各种考验和历练而走向完整和成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