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CT怎么做

如题所述

1、CT平扫:
(1)横断位扫描:
①扫描体位:横断位扫描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和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特殊病人的扫描体位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②扫描基线:听眦线。
③扫描范围:从听眦线平面连续向上扫描至头顶。
④扫描参数:层厚5~10mm,扫描范围可在定位像上设定。
⑤重建参数:视野25cm,重建间距(增量)5~10mm,根据需要确定重建算法。


(2)冠状位扫描: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颏顶位是把扫描头架换成冠状位头架,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顶颏位是病人俯卧于扫描床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X线与被检部位垂直,扫描范围包全被检部位,层厚与重建间隔,视被检部位情况选择2~5mm。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病变较小时,可在病变处用胶布固定一小橡皮用于定位,避免遗漏病灶。


2、增强扫描技术: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是在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的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四)后处理技术:
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灵活选用窗宽、窗位。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100HU,窗位35HU左右。颅底、内听道病变;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颅内病变侵犯颅骨,必须加设骨窗。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500HU。耳鸣及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应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4
(一)适应证: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于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
不合宜人群:一般幼儿不合宜进行此项检查  检查前禁忌:扫描前4小时禁食。等待检查时若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腹部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的药物, 不做胃肠造影。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照片等。  检查时要求: (1) 胸腹腔扫描可能要求病人摒气,检查过程中应主动配合医生。  (2) 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  (3) 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  (4) 扫描时病人单独在检查室内不必恐惧,因为医务人员在隔壁的房间里密切地年看护着你。
(二)相关准备:
1、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
3、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
4、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5、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
6、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三)扫描技术:
常规扫描有平扫、增强扫描,特殊扫描有CT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等。扫描方式常规检查一般用非螺旋扫描方式,特殊检查用螺旋扫描。检查体位除横断位外,还可采用冠状位。横断位也称轴位,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听眦线是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头部CT扫描常以此线作为扫描基线;听眉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同侧外耳孔的连线,经该线扫描的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听眶线是眶下缘与同侧外耳孔的连线,用此线扫描,断面经过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上部。

1、CT平扫:
(1)横断位扫描:
①扫描体位:横断位扫描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和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特殊病人的扫描体位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②扫描基线:听眦线。
③扫描范围:从听眦线平面连续向上扫描至头顶。
④扫描参数:层厚5~10mm,扫描范围可在定位像上设定。
⑤重建参数:视野25cm,重建间距(增量)5~10mm,根据需要确定重建算法。

(2)冠状位扫描: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颏顶位是把扫描头架换成冠状位头架,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顶颏位是病人俯卧于扫描床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X线与被检部位垂直,扫描范围包全被检部位,层厚与重建间隔,视被检部位情况选择2~5mm。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病变较小时,可在病变处用胶布固定一小橡皮用于定位,避免遗漏病灶。

2、增强扫描技术: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是在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的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四)后处理技术:
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灵活选用窗宽、窗位。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100HU,窗位35HU左右。颅底、内听道病变;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颅内病变侵犯颅骨,必须加设骨窗。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500HU。耳鸣及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应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
第2个回答  2019-03-04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于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
不合宜人群:一般幼儿不合宜进行此项检查  检查前禁忌:扫描前4小时禁食。等待检查时若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腹部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的药物, 不做胃肠造影。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照片等。  检查时要求: (1) 胸腹腔扫描可能要求病人摒气,检查过程中应主动配合医生。  (2) 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  (3) 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  (4) 扫描时病人单独在检查室内不必恐惧,因为医务人员在隔壁的房间里密切地年看护着你。
(二)相关准备:
1、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
3、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
4、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5、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
6、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三)扫描技术:
常规扫描有平扫、增强扫描,特殊扫描有CT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等。扫描方式常规检查一般用非螺旋扫描方式,特殊检查用螺旋扫描。检查体位除横断位外,还可采用冠状位。横断位也称轴位,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听眦线是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头部CT扫描常以此线作为扫描基线;听眉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同侧外耳孔的连线,经该线扫描的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听眶线是眶下缘与同侧外耳孔的连线,用此线扫描,断面经过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上部。


1、CT平扫:
(1)横断位扫描:
①扫描体位:横断位扫描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和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特殊病人的扫描体位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②扫描基线:听眦线。
③扫描范围:从听眦线平面连续向上扫描至头顶。
④扫描参数:层厚5~10mm,扫描范围可在定位像上设定。
⑤重建参数:视野25cm,重建间距(增量)5~10mm,根据需要确定重建算法。

第3个回答  2019-03-03
一般平躺在机床上,头部枕在头托里,双手放平,目视前方,下颌略上抬,然后闭眼,等几分钟就行了,价格一般300块钱左右一个部位,价格跟医院级别,CT精确度有关,一般没有什么痛苦。
希望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9-03-04
(一)适应证: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于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
不合宜人群:一般幼儿不合宜进行此项检查  检查前禁忌:扫描前4小时禁食。等待检查时若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腹部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的药物, 不做胃肠造影。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照片等。  检查时要求: (1) 胸腹腔扫描可能要求病人摒气,检查过程中应主动配合医生。  (2) 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  (3) 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  (4) 扫描时病人单独在检查室内不必恐惧,因为医务人员在隔壁的房间里密切地年看护着你。
(二)相关准备:
1、CT增强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比剂依据患者情况及说明书应用。
3、受检者应去除佩戴的金属饰物。
4、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5、操作者向受检者交代检查须知。
6、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