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是亡国太后,弄丢了大清王朝,为何死后赢得国人尊重?

如题所述

隆裕太后本是光绪帝的皇后,出生于叶赫那拉一族,是慈禧为光绪选择的皇后,按理来说这样的家世本可以在深宫之中安枕无忧。但可惜的是这位皇后并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喜爱,反而因为她的家族遭到了皇帝的猜疑,一辈子过的都很不幸,好在她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冷落而变得郁郁寡欢,反而在这深宫之中驻足了很长时间,从一位皇后变成了皇太后,并且亲眼见证了清王朝的毁灭。按理来说,亡国的皇太后死后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但是这位隆裕太后却不一样,她在死后却赢得了国人的尊重,赢得了后来的较高评价。

众所周知,因为家族的原因隆裕皇后并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喜爱,且光绪皇帝一直认为自己这位皇后是自己母亲派来监视自己的,所以对她一直都是爱答不理的。慈禧老佛爷见到此种情况自然是不开心的,久而久之,慈禧对于隆裕皇后也就没有当初那般了。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多长时间,慈禧老佛爷和光绪帝便先后离开了人世,皇帝和太后离世,隆裕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后,帮助年仅三岁的溥仪管理朝政。

皇帝年幼,没有办法管理朝政,为了国家的稳定,隆裕皇后只能垂帘听政,可是她并没有慈禧老佛爷的手段,且性格柔弱根本没有办法掌控时局,故而她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在她执政期间,中国已是风雨飘摇之地,短短几年间,南方便爆发了起义,朝中没有中流砥柱,只能让隆裕这位女人管理大局。在这时,隆裕太后下令让袁世凯负责与南方的革命党人交涉,希望可以保护大厦将倾的清王朝,那个时代早就已经不是若干年前,自由民主的思想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保留皇室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隆裕太后召见诸位大臣,在诸位大臣的面前声泪俱下的表示,我们听从你们的安排。至此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宣统三年,袁世凯将《清帝逊位诏书》呈上,看见这个诏书隆裕太后的眼泪就止不住的留下来,她万万没有想到清王朝会在自己的手中断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签署下这份诏书,纵使心中有万分的不舍,她还是依照原本的流程做完了自己最后应该做的事情,亲手终结了清王朝。

在这时候,其实还是有一些人顽固的认为中国应该保留皇室,他们强烈的要求面圣希望皇帝不要做这样的决定。可是历史已经到了那种时刻,怎么可能因为他们这些人的阻挡而停滞。

隆裕太后见到他们如此,大声的说出这句话:“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于我母子何地!”这样的一句话已经足够表明自己的态度,她不过是个小女人,却恪守着自己的承诺,签下了这份逊位诏书,可谓是了不得了。

虽然清王朝是在溥仪的手中亡的,但是签署下这份诏书的却是隆裕太后,所以隆裕太后一直认为是自己害的清王朝如此,整日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不久之后便染上了疾病。在1913的万寿节之时,隆裕太后接见了袁世凯以及外国的使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人来,再没有人来。往日里,太后的万寿节那些王公大臣们哪个不是带着贺礼来朝贺,可是现在却都避而不见,见到此种境况,隆裕太后悲恸不已,一下子竟然病的起不来身,不过几个月之后,她最终在长春宫离去,享年不过四十六岁。

隆裕太后死后,民国政府为她举办了隆重的丧礼,那一天袁世凯带领军政要员前去祭奠,且全国连续三日下半旗哀悼,5万人参加了这场哀悼大会,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丧礼。

隆裕太后的一生实在是谈不上幸福,因为她的家族她被迫嫁入了深宫,因为丈夫和婆婆的嫌隙她成为了那个牺牲者,她本可以有着很好的一生,嫁给一个普通的人,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辈子,但是可惜的是因为家族被推入了深宫葬送了自己几十年的青春,葬送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

女子的一辈子最害怕的就是韶华错付,就是空闺孤寂,若是只这样隆裕的一辈子倒也只能用可怜二字来形容。但她偏偏和清王朝扯上了关系,并且为清王朝的葬送背了锅,一辈子活在自我的否定之中,这对隆裕真的公平吗!

她不过是一个被命运玩弄的女人而已,被迫嫁给皇帝,被迫垂帘听政,被迫签下这些协定,被迫背上监视者的名声一辈子不被皇帝喜爱,那个女子想过这样的一生,那个女子想要一辈子被束缚在深宫之中呢!

那些虚名,那些好听的名字,不过是别人赋予她的,那些人把她捧得再高又如何,她没有那种能力,又如何能承担的起责任呢!时代需要一个人来承受所有的罪名,那个人恰好就是隆裕太后罢了。

隆裕太后确实签署了逊位诏书,但若是她不签的话,也会有人替她做这种事情,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以。时间易逝,我们没有办法再去窥探当年的隆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亦或是说她是一种何样的想法签署下了那份协议,我们唯一能够猜到的是,她过得并不幸福,也过得并不开心,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也不愿意在这宫中虚度自己的年华,情愿嫁给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一生,也不愿在和皇家有任何的牵扯。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高墙红瓦锁住了自己的青春,让自己动弹不得,让自己无法逃离,若是时光可以重来,只希望隆裕皇后不要再有这样的人生,但时光真的可以重来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古代皇室的婚姻,很少有过爱情,大多带有政治色彩,慈禧如是,隆裕太后亦如是。

1、隆裕太后何许人也?

隆裕太后是光绪的原配皇后——孝定皇后,满洲镶黄旗,慈禧太后的弟弟桂详之女。官方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名字,后来,著名的“德龄公主”以及孝定皇后的后人称她“静芬”,多数人也就逐渐默认“静芬”是她的名字。

光绪是慈禧的妹妹所生,静芬是慈禧的弟弟所生,比光绪大三岁,因此,他俩也是表姐弟。

1888年,光绪已经十八岁了,这在清朝皇室属于绝对“晚婚”的年龄,但他却没有选妃。究其原因,还是慈禧暗中作祟。因为光绪一旦结婚,就意味着成年,成年的皇帝要亲政,慈禧就要归政。权力欲极强的慈禧,自然不愿意退出权力舞台。她要为将来做打算,即使光绪亲政,还是要由她说了算。

慈禧本人是从普通妃嫔逐渐爬起来的,她深知后宫对皇帝的影响力。而要控制光绪,巩固自己的权力,安排一个“靠谱”的皇后至关重要。

早在光绪刚入宫时,慈禧已经开始布局其婚事。当时,慈禧安排静芬入宫,与小光绪一同玩耍,企图让他们从小就能建立青梅竹马的感情。“光绪只向静芬看了一眼,心上便老大不高兴。他觉得这个小女孩绝对不是理想中的同伴。”慈禧的这种安排,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但是,看不上归看不上。对于那些乾纲独断的帝王来说,可以自由选择皇后。光绪呢?作为一个傀儡,从小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下,性格懦弱,在婚姻问题根本没有自主权。

慈禧利用自己的权威、祖宗家法与孝道,将光绪与静芬“捆绑”到一起。她这么做,与推迟光绪婚姻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权:

一、亲上加亲,可以让光绪更加听长辈的话;

二、将亲侄女立为皇后,无异于在光绪身边安插一个“监控器”。光绪的一举一动,都能被慈禧掌控,尤其是归政后退居颐和园,及时了解光绪动向尤为重要。

在早已“内定”人选的前提下,慈禧亲自主持“选后”活动,安排了一场纯粹的政治婚姻。这场活动中,当事人光绪和静芬并不愉快。

静芬是叶赫那拉氏家族,是“后党”成员,事事都与慈禧一致,与光绪唱反调。他们明为夫妻,实际上同床异梦,甚至是政敌。本就没有感情,加上立场不同,导致静芬从未得到光绪宠爱,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光绪去世。

2、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隆裕太后被迫做了一件好事

1908年,光绪去世,第二天,慈禧也跟着去了。当时,静芬仅仅四十一岁,被尊为隆裕太后,取得相当一部分的清廷权力。

隆裕太后本想效法慈禧垂帘听政,但她实在庸碌无为,魄力、才干远不如慈禧。隆裕太后未能如愿,心中不快,因而迁怒于摄政王,对载沣执政期间的朝政横加指责,多次掣肘,间接给了外部力量(孙、黄等人)发展的机会。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都督相继宣布独立。清廷失去半壁江山,形势岌岌可危,隆裕太后毫无主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清廷只好请袁大头出山,并给予他军政全权。

老袁是一位老江湖,深喑纵横之道,他一面利用清廷的武装力量要挟南方各省;一面以南方势大为由,逼迫清帝退位。此外,老袁还外贿奕劻、那桐等重臣,内贿宫廷太监小德张,利用他们向隆裕太后施加压力。

关于退位问题,清廷召开多次御前会议讨论。会上理解争论,意见始终没有统一。隆裕太后不知所措,除了抱着宣统哭以外,别无他法。

为了保住清廷,隆裕太后尽力拉拢袁大头,还特地封其为一等侯,使他效忠朝廷。老袁虽然接受了“甜头”,但他不仅没有忠于清廷的打算,反而软硬兼施加紧逼宫,一边联合北洋将领威胁清廷,一边以“优待条件”为诱饵。隆裕太后无路可走,被迫接受退位的条件。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懿旨,宣布清帝退位。不管她是否处于自愿,持续了两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在她手里宣告结束,客观上缓和了当时剑拔弩张的形势,也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因此,隆裕太后去世时,朝野都比较重视,其葬礼也算庄严隆重。老袁下令降半旗致哀,文武百官穿孝二十七日,在京的王公、要员参加祭典者达三百多人;向清廷发唁电者不计其数,副总黎元洪还称赞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作为一个女人,隆裕太后是失败的,她没法拥有一个正常女人的爱情、亲情与幸福,仅拥有过一个婚姻的外壳;作为一个政客,她同样很失败,既没有能力驾驭臣子,也没有才干力挽狂澜。唯一被认可的是,她被迫退位,顺应了时代潮流。

第2个回答  2020-09-19

      隆裕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位太后,大清王朝也是在她手中灭掉的。然而,一个亡国太后,在死后不仅享受到了规格极高的国葬,还得到中外人士的同情和尊重,各大媒体也纷纷赞扬她。这是怎么回事呢?

     隆裕太后叫叶赫那拉·静芬,她木讷柔弱,相貌普通,但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凭着这层关系成了光绪的皇后。慈禧的本意,是让她监视光绪的举动。光绪从一开始就对她充满敌意,别说夫妻生活了,连搭理她都不肯,所以贵为皇后的她,却得不到光绪的宠爱。

       隆裕虽和光绪的关系不好,但也没有做慈禧的眼线,这让慈禧不高兴。再加上她性格荏弱,不光珍妃她们不大尊重她,就连侍女太监们也在她面前有点放肆。她呢,总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这些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随她们闹。她只一心一意侍奉慈禧,生怕出一点错。人又很沉闷,不懂得巧言令色,所以慈禧除了怒其不争,也觉得她太过老实,不大喜欢她。

       1908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遵照慈禧的遗诏,隆裕接替了她的权位,与摄政王载沣共同辅佐才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对于隆裕来说,慈禧的离去就像挪走压在她心口上的一座大山,终于可以喘口气。幸好慈禧对她不差,不光命她为太后辅政,还把上千万两银子的私房钱留给了她。

       但此时的清朝,已是大厦之将倾之势,隆裕在后宫谨小慎微地生活了20年,对于外面的世界根本不了解。她很快就发现,她想和载沣分权,几乎是不可能,再加上她又不会巴结朝臣,对于朝政亦是一无所知,一切都只能听凭载沣裁决。

     识趣的隆裕知道,想要保住太后之位,好好抚养溥仪,才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她更加寂寞沉闷,军政大事一概不管不问。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席卷全国,一时要求清朝退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眼看清朝行将就木,载沣干脆辞职不干了。载沣能走,但隆裕不能。她身为最高统治者,必须肩负起清朝存亡的责任。于是她封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并对袁世凯说:“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此时,袁世凯就是大清王朝的救世英雄,她把一切权力都给了袁世凯,期望他能守护大清王朝。然而,袁世凯却利用她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和革命党谈起了条件,最终得到只要能让皇帝退位,他就能成为民国大总统的高位的许诺。

第3个回答  2020-09-19

隆裕王后母亲是死后的女王,失去了清王朝,死后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因为隆裕王后母亲不想故意失去清朝,她他用尽了所有的力量。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年,光绪皇帝和皇帝去世,他们之间的时间不到一天。致命的灵魂王载沣的儿子,三岁的溥仪继承了一般制度,年份更改为宣统,隆裕被誉为“ 隆裕王母”。 隆裕幕后女王听了政府的话,统治国王载沣的统治者以政治朝共同支持了已经在风暴朝中的清朝国王。

隆裕王母的性格很弱,他经常受到王载沣政策的压力,“吸引政府”这个名字并不正确。当纪念国家的王子,内阁大臣袁世凯和其他大臣,庆王朝处于危险境地时,建筑物将处于危险之中。像皇太后隆裕一样,没有威望或权力,几乎是有权被清空的女王。有趣的隆裕我知道,如果您想保持女王母亲的位置并提高溥仪,这是您最好的选择,因此,她更加孤独无聊,不关心军事事务。

但是,当共和已被击败时,现在很难买到人们的心。废除帝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隆裕王母觉得清朝国王朝最终会断手。这时候,清朝国王朝,因为南方的革命之火在燃烧,小孩子和小孩子的眼泪,事情的大小取决于朱青,我们的孤儿和寡妇听他们的安排。至此,初步确定了清朝的富裕政策。

最终袁世凯仍然使用自己的自信和力量,谈论了革命党的情况,并最终获得了只要皇帝能够退位的中华民国总统职位的保证。

第4个回答  2019-09-21
因为大清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她为了让百姓不受到伤害,同意了退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