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癞蛤蟆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科属区别

1、青蛙:青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新蛙亚目、叉舌蛙科、虎纹蛙属两栖类动物。

2、蟾蜍:蟾蜍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两栖动物。

二、形态区别

1、青蛙: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躯干部短而宽,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

2、蟾蜍: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较少,耳后腺大而扁。

三、蝌蚪区别

1、青蛙:青蛙的蝌蚪大都较为分散,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

2、蟾蜍:蟾蜍的蝌蚪通常密集成群,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体型比青蛙蝌蚪的个头小。

青蛙图片:

癞蛤蟆图片:

 扩展资料:

青蛙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

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癞蛤蟆

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3

1、卵的鉴别

青蛙的卵由卵胶膜包围形成单独的小球形,再集合成一团团的卵块。

蟾蜍的卵由卵胶膜围成一条连续的线状长带,带内的卵排成2行,个别也有排成3行或3行以上的,看上去活像一串珠子。

2、椎体不同

青蛙的前7个椎体都呈圆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个椎体却呈双凹型。

而蟾蜍前8个椎骨都是前凹型。蟾蜍表皮角质化,所以比较耐旱,可以在离水较远的干燥环境中活动。青蛙和蟾蜍的体色虽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保护作用,且受环境的影响变异很大。

3、肩带不同

青蛙的两块上乌喙骨是紧密平行连接而不重叠,不能交错活动,叫做固胸型肩带。

而蟾蜍两侧的上乌喙骨则彼此重叠,能交错活动,叫做弧胸型肩带。青蛙两锁骨内端的前方,有一棒形的肩胸骨,在肩胸骨前方还有一半圆形的软骨,这是上胸骨。而蟾蜍是没有这两骨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23

一、形态特征不同

1、癞蛤蟆: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较少,耳后腺大而扁;四肢及腹部较平滑。

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面浅绿色,花斑酱色,疣粒上也有红点;头后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两性腹面均为乳白色,一般无斑点,少数有黑色分散的小斑点。



2、青蛙: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



二、生活习性不同

1、癞蛤蟆:

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

2、青蛙: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

三、栖息环境不同

1、癞蛤蟆: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

2、青蛙: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蟾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