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第一段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第一段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第二段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段翻译: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6

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原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北宋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到任一年,滕子京就把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庆历五年(1045年)重修岳阳楼,待楼修成,致书同年进士范仲淹(即《与范经略求记书》一文)写一篇《岳阳楼记》。

同为被贬官员,滕子京时常向范仲淹抱怨自身的处境,范仲淹明白滕子京自贬谪到巴陵为知州后,常展露愤恨不平之气,欲劝勉之,正好滕子京来信求撰记,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抒怀抱也规劝老友。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在河南邓州担任知州时写的这篇散文,所以推测文章并非登上岳阳楼[1]之时写就。不过,《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欧阳修的散文《偃虹堤记》是继《岳阳楼记》的仿作。其文章开头即说:“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