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品级分别有哪些?

如题所述

明朝(中央官员品级)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1)吏部(人事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2)户部(财政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正二品户部尚书1名,正三品户部左右侍郎2名   

(3)礼部(礼仪部0: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正二品礼部尚书1名,正三品礼部左右侍郎2名   

(4)兵部(国防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书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5)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6)工部(建设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书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1)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2)太常寺:主管祭祀  

(3)光禄寺:主管宴享  

(4)太仆寺:管马  

(5)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9、内阁  

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

扩展资料

明朝(地方官员品级)

1、县——助手有县丞、主簿。

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2、州——最早出现在西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4
明朝官职品级分为九品、各种特殊官职以及紫禁城内官员。具体如下:
一、九品官职:
1.御马监、司炊监、太常卿、太国卿、太常寺太常、国子监元宪、太仆寺少卿、内堂寺少卿、御营掌卫少卿;
2.中书舍人、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侍讲学士、兵部左侍郎、御史中丞、礼部右侍郎、文淳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左侍郎;
3.户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右侍郎、京畿右布政使、明经殿大学士、祠祀司右司郎中、行人右中允;
4.礼部左侍郎、太仆寺卿、左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京畿右布政使、行人右拾遗;
5.刑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明经殿大学士;
6.户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太仆寺少卿、兵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京畿右布政使、行人右拾遗;
7.礼部侍郎、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
8.太常寺少卿、刑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
9.礼部侍郎、太常寺少卿、刑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明经殿大学士。
二、特殊官职:
1.丞相:最高职级,负责朝政决策;
2.内阁首辅:丞相下设的首席宰辅;
3.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任免和考核;
4.兵部尚书:负责军事和兵员的调配;
5.礼部尚书:负责宗教和礼仪事务;
6.刑部尚书:负责刑法和狱政;
7.工部尚书:负责工程和建筑事务;
8.户部尚书:负责财政和人员编制;
9.吏部右侍郎:负责选拔官员;
10.礼部右侍郎:负责宫廷礼仪和儿童教育;
11.兵部右侍郎:负责军事调配和边防;
12.右佥都御史:辅佐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
13.京畿右、左布政使:负责地方行政;
14.明经殿大学士:负责教育和学术事务;
15.直隶总督:负责管理直隶地区;
16.巡抚:负责地方治安和行政;
17.总督:负责省级地区的管理。
三、紫禁城内官员:
1.内阁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2.礼仪官员:负责皇帝的日常礼仪;
3.内宦高阶官员:负责皇帝生活起居的侍从官员。
第2个回答  2021-03-22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各级官职,每一个官职都有对应的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都有相应的权力。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的官衔!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明初,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丞相制度被废除,殿阁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第3个回答  2021-03-17

明朝官职设置自正一品至从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两个级别。共分18个等级。

1、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於正一品的官职。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勋位,文官叫左柱国,武官叫右柱国。

2、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勋位,文、武官都叫柱国。

3、正二品官:太子太师、少傅、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工、刑)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督指挥使、衍圣公(孔子的后代)都是正二品官。文官初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勋位,文官叫正治上卿,武官叫上护军。

4、从二品官:布政指挥同知。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勋位,文官叫正治卿,武官叫护军。

5、正三品官: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太常卿、檐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勋位,文官叫治资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6、从三品官:光禄、太仆、参政、苑马卿、运使、留守指挥同知卫、指挥同知宣慰使。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勋位,文官叫治资少尹,武官叫轻骥都尉。

7、正四品官:佥都御史、太仆、通政太常、苑马少卿,少詹太常、京府丞副使、鸿胪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尹,上骑都尉。

8、从四品官:祭酒、参议运司、宣慰副使、宣抚。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清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少尹,武官称中骑都尉。

9、正五品官: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chūn坊的大学士、翰林学士、庶子通政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卿、光禄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上林监正、寺中宗人经历、按察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佥事、宣抚同知。文官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武官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勋位,文官叫治少尹,武官叫骁骑尉。

10、从五品官:侍读、侍读学士、谕德洗马、尚宝、鸿胪少卿、员外、五府经历、知州、运副、正提举、京府判、卫所镇抚、副千户、仪卫副、招讨使、宣抚、副安抚使。文官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武官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勋位,文官叫协正庶尹,武官叫飞骑尉。

11、正六品官:大理寺正詹事丞、中允侍讲、侍读、司业、太常、都察院留守、尚宝司丞、大仆寺丞、京知县、司都司经历、通判、上林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判、兵马指挥、断事百户典仗审理、正神乐观提点长官、副招讨宣抚佥事。文官初授奉直郎,升授承德郎;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12、从六品官:赞喜司直郎、修撰、光禄、鸿胪寺丞、大理寺副署正、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正提举安府副长官。文官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目:宣德郎;武官初授忠显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13、正七品官: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副断事审理、副安抚佥事、蛮夷长官。文官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称:宣义郎;武官初授忠靖校尉,升授忠勇校尉。

14、从七品官:检讨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典簿、署丞詹事、太仆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副提举、问卫运司宣慰经历、布政司都事副理、蛮夷副长官。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武官初授敦武校尉,升授修武校尉。

15、正八品官:国子监丞、行人部院司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文官初授迪光郎,升授修职郎;武官没有正八品以下的官阶。

16、从八品官:翰林典籍、光禄事监事、典簿博士、国子助教、鸿胪主簿、京府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经历、知观。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佐郎。

17、正九品官:校书、倚书、国子学正、部院司检校、鸿胪署丞、上林典署监候司历、营膳丞、各馆局大使、京府照磨、赞礼郎、奉銮府、县主簿、宣慰安抚知事。文官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18、从九品官:待诏、詹事、上林录事、司谏通事舍人、正字司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文官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扩展资料:

如何辨别明朝官员的品级

明朝官员众多,如何辨别官员的品级,这就需要看官服上的官补。明代官员的官服在前胸后背上都绣有官补,文官绣飞禽,表示文明;武官绣猛兽,表示威武。官补的样式是不同的,以此区别官员的品级。

文官补: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黄鹂,九品为鹌鹑。

武官补:一品、二品为狮子,三品、四品为虎豹,五品为熊罴,六品、七品为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还有一种官补是獬豸,是监察官员专用的,如御史等官员的官补都是獬豸。獬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