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大棚蔬菜肥料利用率

如题所述

肥料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补种改种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因素。施肥量、方法、施用时间关系到充分发挥肥效,避免有效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据研究,补种改种晚夏玉米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有机无机配搭,底肥、追肥并重;氮、磷、钾为主,微肥为辅;攻秆肥为主,攻穗肥为辅。应广开肥源,积极利用农家肥,提倡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对肥料吸收利用的规律,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实行配方施肥,是夺取补种改种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玉米高产的需肥量和施肥量 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数量和比例,与土壤能供给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生产中主要是通过合理施肥进行调节,做到供需平衡,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的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玉米产量要求的提高而增加。主要应根据玉米品种的需肥状况、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种类、性质、成分以及雨量、温度变化等因素,考虑当地肥料利用率,并结合群众的生产经验来确定。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施肥量:

据研究,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要氮2.4千克、磷(P2O5)0.96千克、钾(K2O)2.1千克,还需补充一定的锌。玉米苗期对磷肥特别敏感,拔节前后对钾肥敏感,抽雄前对氮肥敏感。从吸收强度分析,玉米氮磷吸收的最大强度时期,出现在小喇叭口至抽雄,即雄穗小花分化—雌穗小花分化的性器官形成期。夏玉米前期吸收氮素80%~90%,后期吸收10%~20%;钾吸收的最大时期,出现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根据这一特点,对氮肥的施用,夏玉米则应重视底肥与苗肥,早施穗肥,以40%、30%、30%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施肥技术 灾区以紫色土和黄壤为主,土壤养分含量的总趋势是普遍缺氮和磷,大部分土壤缺钾和微量元素。据研究,当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中的碱解氮低于20毫克/千克,速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玉米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增施氮磷钾肥料,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补种改种玉米以一底二追、肥水耦合的施肥技术较为经济高效。施肥技术如下:

施足底肥:底肥应迟、速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调水。据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玉米幼苗在1叶后,外源养分的加入缩短了出叶间隔时间,提高了幼苗相对生长率,3、4叶时外源养分的供给显著地增加了株高,3叶以后,施氮对叶面积的增加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幼苗离乳期(开始完全依赖外源养分)的叶龄为4.1~4.7叶。说明底肥对促进幼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补种改种玉米底肥应占到总施肥量的40%左右,一般窝施作种肥用。山区有将厩肥或堆肥撒施耕翻在地中作基肥,留少部分作种肥的习惯,在有机肥较多的地方是可行的。有机肥少的地方,则应大力提倡有机肥堆沤腐熟后作种肥施用。底肥施用的数量一般是:每亩用腐熟干粪5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25千克,氯化钾12千克左右,尿素7~8千克,增施硫酸锌1千克左右,人畜粪水500~800千克,于播种时作种肥施用。未堆沤的过磷酸钙应同其他化肥一道冲入水粪中对水灌窝,避免烧芽烧根,影响出苗。氮素化肥不宜过多,过多会妨碍直播玉米的种子发芽,造成出苗迟缓,缺苗断垄,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后期籽粒形成,导致减产。水稻改种玉米田以磷肥作种肥,不仅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使幼苗健壮,而且还能促进雄、雌穗分化。

早追苗肥:苗肥在于促根壮苗,奠定良好的生育基础。玉米出苗后直到拔节以前,幼苗主要由根、叶组成,茎秆还没有伸长,第1~6节叶是新器官形成的营养制造和供给的来源,根系是这个阶段的生长中心。保持叶片的完整和深绿色,促进根系发达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补种改种玉米苗期生长快,在直播定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肥时做到:偏施小苗赶大苗、促弱苗变壮苗,促进幼苗生长,力争达到“三叶全、五叶齐、七叶壮”的长相指标,为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施肥量应占总用量的30%左右。遇干旱时应增施1~2次淡清粪水,以保苗为主。苗肥一般每亩用人畜粪水500千克左右,尿素5.4~6千克对水施用。

巧施穗肥:穗肥是指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雄穗性器官开始形成,生长量显著增大,雌穗小穗分化,紧接着进入小花分期,此期植株需水肥量最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粒行数多少、行列整齐度、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水肥特别敏感,通常称水肥临界期。巧施穗肥,满足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要,才能获得较大的增产效果。这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每亩用尿素5.4~6千克。关键是施肥时间,可按叶龄法计算,在全展叶12~13片,可见叶16~18片,见展叶差为4.5~5.0时施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2
使用喜满地水溶肥,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有效的节水节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