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编钟的出土

如题所述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一座沉睡了2430年的古墓奇迹般地重见天日,这是一次对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发现。当时,随州城郊的军队在扩建营房时,意外地触及了曾侯乙墓,这座规模宏大,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出6倍的"超级古墓",险些因为施工不慎而遭受永久的破坏。当时,炮眼距古墓顶层仅有80厘米之隔,若再进一步,千古奇珍将不复存在。


幸运的是,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经过紧张的排水工作,曾侯乙编钟的壮丽景象展现在世人眼前。65个编钟,重达2567公斤,尽管岁月流转,它们依然排列整齐,挂在木质钟架上,精美的工艺令人惊叹。这些编钟历经两千四百多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音质。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迅速赶到现场,对编钟进行了详细的音效测试,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仅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包含12个半音,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音乐性能。




扩展资料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