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实现灵活用工呢?

如题所述

灵活用工商业模式:

在外包模式下,灵活用工产业角色方包括用工单位、用人单位和外包员工。用人单位帮助用工单位实现用工的招聘和管理,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只围绕工作内容开展考核与交付。从盈利模式来看,用人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B端用工单位支付的服务费。服务费可拆分为:1)直接按用人数量收取。在人员成本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服务费。2)按项目收取。按照外包项目的执行周期、难度、体量等维度收取费用,但最终都会按照业务体量折合到用人数量中。用工企业对外包员工拥有使用权,但不具有归属权。使用权和归属权分离使用工单位降低用工管理的隐性成本,降低风险,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升用工单位的劳动效率。

灵活用工有六种形式:
1、劳务派遣:由人力资源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笔服务费用。
2、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在同一用人单位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累计每周不超过24小时。
3、岗位外包:用人单位将特定岗位的人力资源工作和其履行的全部或部分职责交由人力资源机构来完成,如员工的招募、培训、离职管理,在职管理,人员替补、绩效管理等。
4、业务外包: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者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具体实施,并支付报酬。
5、共享用工:用工单位之间达成协议后,由员工富余企业将劳动者集体安排至缺工企业工作,不是劳动者个人行为,更类似于企业之间的借调行为。
6、退休返聘:劳动者已经到达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从用人单位退休,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订立合同契约继续聘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0
“灵活用工”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实现三能的解决方案,即: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在满足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选择灵活的用工形式,进而做到企业用工的合法化和灵活化,减少劳动争议发生,降低用工成本,同时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用工环境。以下是我们为一家跨国企业实施的灵活用工管理咨询项目,它可以帮助理解赉擘斯的设计思路:
1、采用多种用工形式解决用工形式单一,解决员工易进不易出的问题。
2、劳动合同类型多样化,长期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采用双轨制的用工形式,解决岗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1)有明确时间期限或阶段性工作的员工,可以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
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但是注意不能约定试用期。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实行双轨制管理,即:劳动合同加岗位聘任协议。
(3)对于工作量不饱和的员工,可以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但是注意:每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变单一式工资结构为复合式工资结构,解决工资能高不能低的问题。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等,同时制订各单元工资的支付办法。
4、根据工作性质的特点,变单一工时工作制为多种工时工作制。工时工作制包括:标准工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时工作制,后两种一般称之为特殊工时工作制。注意的问题是: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需要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后,企业方可执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30
企业如果使用灵活用工方式的话,不需要制定招工方案和计划,也不需要发布招工广告。企业把用工需求根据需求招收员工,所有招工事宜均由劳务派遣公司办理,这样就可以不用支付人力费、广告费等支出.
对于一些有严重季节性用工的企业来说,通过使用灵活用工,而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公司负责完成。用人单位可以在业务增加时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减少人员,用人方式十分机动灵活。
灵活用工是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人力资源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与派遣员工只是一种有偿使用关系。这样用人单位就可避免与派遣员工在人事(劳动)关系上出现纠纷
第3个回答  2022-09-29
灵活用工对传统劳动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预示着灵工经济这一新就业形态的未来发展潜力。一方面,各国对平台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我国随着“五证合一”、“金税三期”等税收监管方式的不断完善,监管将日趋加强、税收政策将逐步完善合规,兼具普适性与公平性,在此过程中不合规、存在灰色收入的灵工平台将逐渐被取缔。另一方面,国家将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以维护劳动者利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政策的促进与引导,灵活用工行业将向更加合规、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4个回答  2021-05-24
全职转兼职;
非核心业务或岗位录用兼职;
非核心业务或岗位外包出去;
临时紧急项目可录用兼职或外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