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该不该裸辞?

如题所述

身体和心理但凡有一个不舒服到极点了我都会选择离开的。众所周知,我们这代的年轻人是很特立独行的一代,工作稍有不顺心就能立马当断则断,头也不回地离开,倒也不全是因为年轻气盛,而是因为我们很看重感受,这不单单是指工作中的感受,还有工作是否顺心,哪怕工资不是很高,那起码工作中别有那么多屁事,也别给我找麻烦,不然我还得拿着微薄的薪水给你“擦屁股”,那就大可不必了,不行就算了,反正又不是找不到,年轻的时候多试错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我虽然只有过一次裸辞的经历,但是我也觉得我对于就职方面“很有要求”的。要么就工资一般,活少;要么就高薪,让我天天加班到后半夜我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就只是单纯的希望,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那种钱少活多的那是不可能有人会去做的,起码我不会。之前那次离职后我才觉得,自己之后再做的决定一定不能再让自己后悔了,就算是吃亏也不行,也得在生活中不留遗憾。裸辞的那段期间我和朋友体验了一次租车自驾,是去一嗨APP上租的,免费异地还车,还能免押金,还能直接机场取还车,要多方便有多方便,突然就感觉现在确实是很出行很方便了,之前一直忙着工作,都没有时间好好出去玩儿,这回总算能好好放松了。其实跳槽这个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看,如果真的是因为一些外界因素或者身体原因那确实是需要重新思考,如果单纯就是因为不顺心的话还是需要再三思考的,当然年轻人也可以勇敢试错,毕竟机会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去争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3
1.首先该裸辞,因为在这个特别讲究一心多用、斜杠青年、时间碎片化的年代,我送给大家一碗朴素的鸡汤。有的时候还是该一心一意地做事情,越是要骑驴找马,越是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越是两边都做不好。那边要面试,这边要开会;这边要交报告,那边要网申,最后的结局可能是这边你也拿不到好的离职评价,那边也找不到真正想要的工作。第二,如果要换工作,就好好地换工作,而不是带着那一份工作当中的疲惫和情绪,随便地去换一份工作。从这份工作中解脱出来,去认真地想想我在这份工作中到底为什么不快乐,我想要找的下一份工作到底要找什么。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升自己,才可能找到真正想要的工作,更好地割舍才是更好地出发。
刘一鸣说:“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詹青云首先比较了两种做事的方法,又比较裸辞与非裸辞的利弊,提出了一个显明的论点:更好地割舍才是更好地出发。詹青云利用骑驴找马的事例和一心一意作比较,使听众对她的论点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02
有很多想要层次性地提升自己工作的机会,比如大面积的网申,比如考证和考研,是需要一心一意做事情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很诚恳的经验,我之所以能考上法学院,不是因为我天赋异禀,是因为我的朋友们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准备考试;而我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生命里就只有那个考试,考试与其拉长战线,不如猛烈地增加炮火。认为一心可以多用的人,秉持的观念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身体,可你今天拼的命,是要明天用命来还的。年轻人最大的资本真的就是时间,我们今天什么都不会,我们什么都可以学,年轻的时候是你选择权的巅峰,你今天不裸辞,你就再也没有机会裸辞了。
西塞罗说:“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詹青云分享她考试成功的经验,把集中学习和抽空学习作比较,认为集中学习更好,这就为该裸辞的观点找到了充分的论据。然后比较年轻人的观念和时间资本,提出只有年轻时才有机会裸辞,使自己的论点更加稳固。
03
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业道路的选择是越来越窄的。你会对工作越来越挑剔,工作也会对你越来越挑剔,相比中年以后所要承担的那些责任、地域、家庭的限制,年轻时裸辞的代价,真的只是钱而已。而恰恰因为秉持着年轻人该裸辞的观念,我们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财观。就是因为想到我有一天可能会裸辞,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就为未来的收入做准备。这是一种投资观念,你在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投资将来可能会帮助到自己的关系,这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而未雨绸缪地为现在存一笔钱,我才有底气将来去裸辞。这就是刘玉玲说的,她年轻时候裸辞的底气从哪里来?存了一笔“去你的”基金。“去你的基金”什么意思?就是我人生随时想对谁说“不”的时候,我有底气说走就走。
俄罗斯谚语说:“切一个面包总要损失一点碎屑的,办成一件事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詹青云对比中年裸辞和青年裸辞的代价,认为年轻时裸辞付出的代价小;她又比较年轻人有没有裸辞观念的利弊,有裸辞观念的人常常未雨绸缪,没有裸辞观念的人常常是月光族,这就有力地支撑了该裸辞的观点。
04
立论中的比较法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