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进行死亡教育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愚以为,进行死亡教育并不是暗示或纵容孩子们要怎么样,而是要他们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知道怎样尊重和珍惜生命,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死亡观,同时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在我国,“死亡”无论是对孩子还是行将就木的老人来说都是避讳的。在家庭中,人们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死亡”,就是为了防止他们由于目睹死亡而引起焦虑、恐惧和不安。但物极必反,过度的避讳反倒使孩子对“死亡”产生了神秘感和好奇心,甚至会带给他们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信息,误认为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甚至可能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放弃生命。《齐鲁晚报》报道的邹平市长山镇10岁的小学生小田,因为学校组织校园舞活动要求统一着装,他因没有借到服装,竟喝下农药自杀;《广州日报》报道的汕头9岁小海因向父母亲要钱治病未果而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上海《东方台》报道说,上海开学几天里就有4名小学生跳楼自杀就是明证。
事实上,在国外,死亡教育进课堂早就成了常态。他们让孩子甚至幼儿园的儿童去触碰尸体,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直面死亡,并在对死亡的观察中发问。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小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我国香港和台湾部分中小学校也有相关课程,如台湾基隆市还开展过“生命教育教案设计”比赛。尽管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支持。
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环节,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生命是短暂的,就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命,就会更加珍惜生命,就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否则,当孩子真正活到需要面对死亡的时候,再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晚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在中小学教育中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面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