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否”这些的结尾的成语

如题所述

进可替不_成语解释
【拼音】:jìn kě tì bù
【释义】: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同“进可替否”。

无所可否_成语解释
【拼音】:wú suǒ kě fǒu
【释义】:不赞同也不反对。
赏善罚否_成语解释
【拼音】:shǎng shàn fá fǒu
【释义】: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人涉卬否_成语解释
【拼音】:rén shè áng fǒu
【释义】: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出处】:《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例句】:虽有犀舟劲楫,犹~,有须者也。 ★《后汉书·张衡传》
进退可否_成语解释
【拼音】:jìn tuì kě fǒu
【释义】:指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可替否_成语解释
【拼音】:jìn kě tì fǒu
【释义】: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唯唯否否_成语解释
【拼音】:wěi wěi fǒu fǒu
【释义】: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指梁邱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例句】:请你作出明确的回答,不要~。
献可替否_成语解释
【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释义】: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泰极而否_成语解释
【拼音】:tài jí ér pǐ
【释义】: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出处】: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不置可否_成语解释
【拼音】:bù zhì kě fǒu
【释义】: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例句】:吴荪甫~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茅盾《子夜》十
献替可否_成语解释
【拼音】:xiàn tì kě fǒu
【释义】: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陟罚臧否_成语解释
【拼音】:zhì fá zāng pǐ
【释义】:赏罚褒贬。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例句】:郡邑守令仰望风采,~,在其一言。 ★章炳麟《革命道德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01
“不”字结尾的成语:(共1则) [j] 进可替不 

“否”字结尾的成语:(共11则) [b] 不置可否 [j] 进可替否 进退可否 [r]人涉卬否 [s] 赏善罚否 [t] 泰极而否 [w] 无所可否 唯唯否否 [x] 献可替否 献替可否 [z] 陟罚臧否 追问

好厉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01
进可替不

不置可否

泰极而否

唯唯否否

献可替否

进退可否

进可替否

无所可否

人涉卬否

赏善罚否

献替可否

陟罚臧否
第3个回答  2016-10-01
不可置否
第4个回答  2016-10-01
阿里的
相似回答